许怡安教练点评
品牌专家菲利普分享的《品牌人如何养成》一文,介绍了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品牌在不同阶段所代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品牌人如何通过日常的自我修炼提高对于品牌的理解和塑造能力。
读完对于同样从事品牌营销工作的我来说真是深有同感,其中我最认同的就是所谓的“洞察力”。好的洞察能够激发无限的创造力和灵感,引发大家思考。一个产品的品牌或是营销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能够击中消费者的痛点,不论是在功能还是情感上。这让我联想到学习教练过程中吴导常提到的一个词: “A-Ha Moment”,简单来说就是在教练过程中引发被教练者之前没有发现过的视角、观点或是思考。这个”A-Ha Moment“和前面提到的洞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段成功的教练对话,教练者绝对不是将自己的经验或是专业知识强加于被教练者,而应该将被教练者在陈述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收集整理,消化之后通过直接提问或是反馈的方式分享给被教练者,通过这样的过程让被教练者深入的思考,从而创造出”A-Ha Moment“。菲利普先生在文中提到对洞察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对知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的积累,更需要一颗对世界万物有自我感知的心“。而一个好的教练除了自己本身在知识和生活经验上面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也要对被教练者保持一颗好奇心,通过全方位(语言、情绪、语调、语速、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的关注/观察,给教练者提供有力的提问和反馈,帮助他们创建新的认知,而这个”有力的提问和反馈“,就是所谓的洞察。
我有一位擅长品牌策略的同事曾经说过一句话,洞察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冲突,一个好的洞察就是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性或是文化里头的冲突。回到教练也是一样,我们之所以会有困惑或是烦恼,其实一定是内在有一些冲突,这个冲突可能我们完全没有觉察、可能看到了而忽略,亦或是我们看到了却不愿面对,而教练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让这个冲突浮到水面上,就像冰山一样,帮助被教练者正视而且面对。因此“洞察力“不仅仅是品牌营销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教练,也应该在平时不断培养或是修炼自己,成为一个更敏锐、更有洞察力的优秀教练。
双生说:菲利普是那种人——就是那种默默不说话也让你觉得这个人懂市场、懂品牌。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菲利普大概就是“一头卷发气自华”的感觉。他对品牌的洞见,让人印象深刻。我至今仍记得他和芳芳共同帮助我做一个从0开始孵化的业务的品牌规划时,当看到他们的呈现的那种“惊艳”之感。
这样的大咖,自然要软磨硬泡,邀请来分享分享专业干货,有料不藏着,好物齐分享。感谢菲利普的“品牌人养成记”,Enjoy~
作者:菲利普
双生让我写一篇关于“品牌人成长修养”,我一开始是拒绝的。一方面,自己特别不喜欢好为人师,在我的观念里,成长有不同路径,每一条路径的形成都是跟自己(本体)、周围环境(客体)、未来目标(未来的本体)等等一切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比较懒吧。
好吧,那就权且当一次分享,有没有药效不得而知,希望有余香留存就好。
说品牌人成长修养,我想先说一下“品牌”。
“品牌”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高频出现,特别是当我来到互联网之后,我发现“品牌”两字在每一个语境里、每一个人脑海里、每一个出现时都是不同的含义。那么到底“品牌”是什么?
最古老的“品牌Brand”的字面原意是“烙印”,在动物身上烙上印记以区隔所有权。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品牌有两个核心作用:
-
建议区隔性,让企业跳脱竞争的市场
-
承载某些意义,让消费者降低决策时间和风险。
所以,我们常说一个品牌一定有产品(或服务)和名字,但是光有产品、名字或标识,不等于有了品牌。
为什么“品牌”那么重要?如果没有品牌,我们每一天都要跟我们的顾客从零重新开始,因为在他/她心里没有积累任何关于我们的认知。每一次销售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随着时代演进,市面上有无数种品牌学说,最出名的就是定位理论。每一种品牌学说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毕竟存在即合理。
在我看来,品牌分四种。
第一种,我称之为品牌1.0。这个阶段的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是一个印记和识别,即品牌=印记/识别,帮助消费者在茫茫商品中作出“最佳”选择,适用于大部分快消品/电商/服务类品牌。比如说,你知道买正品、速度快可以选择京东,你知道去屑选择飘柔,二手车找瓜子等。我个人认为著名的定位理论,是帮助这个阶段的品牌形成自己独特的识别,为一个产品/服务定义它在一群特定消费群心中与竞品的相对位置。
第二种,我称之为品牌2.0。这个阶段的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不只是某种产品的识别,更是感性意义胜于理性意义,即品牌=感性胜于理性。品牌赋予你某种情感价值或者连接,超出商品本身,适用于小部分快消品和高端产品,如汽车和奢侈品,比如说,20万左右的家用车完全可以满足你的出行需求,为什么你要花2倍的价格购买一辆豪华汽车呢?显然豪华品牌带给你的东西远超过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
第三种,我称之为品牌3.0。这个阶段的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是一种体验的总和,即品牌=体验感知。消费者在与这个品牌接触的每一个触点里所发生的体验总和。比如说,Airbnb的品牌带给你的体验,是从寻找旅行理想住宿开始就带你进入所前往目的地生活社区中,让你体验的不只是像普通酒店那样的普通住宿体验,而是像本地人一样的生活体验。
第四种,我称之为品牌4.0,这个阶段的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更多是一种文化牵引,超越产品本身带来的无论是物理作用,情感链接,乃至体验,是一种文化。比如说,苹果代表了科技创新的文化,人们认同苹果,更多是这种文化的认同,就算产品一代不如一代,但是人们依旧相信苹果代表的科技创新文化,期待着下一代创新产品。比如说NIKE代表的运动文化,比如说可口可乐,作为一罐普通的“糖水”,100多年来一直与当下流行文化强结合,代表着流行文化,让一个老品牌在每一代人中焕发年轻的光彩。
如今,大部分品牌在1.0里拼杀,能让人记住并且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快速识别出来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有极少数的品牌能够成为文化引导,或者往这个方向努力。一旦成为文化引导,企业的犯错成本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容错度也会提升,企业将会基业长青,品牌会一直永续下去,因为文化本身是带有自我发展能力。
为什么要说“什么是品牌”,是因为只有理解品牌的真正价值和含义,才能理解作为品牌人如何去成长养成。
在我看来,品牌人需要以下几种能力:
1- 洞察力 Insight
品牌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洞察力,不仅仅是对事情的洞察,对人和人群的洞察,也需要是对环境的洞察,这里环境包含社会变化、人文变化、意识变化、流行变化、甚至政治变化等等,只有对一切有足够的洞察力,才能洞悉如何影响人们的心智,乃至牵引心智。
那么如何培养洞察力?在我看来,需要长期对知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的积累,更需要一颗对世界万物有自我感知的心。很多人说是不是好奇心?我认为不仅仅是好奇心,好奇心是试图去了解你所不知道的事物,而洞察不仅仅是了解,更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加入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 对美的理解Understanding of aesthetics
不管你信不信,虽然世界是多元的,但是人们向往的生活都是一样的美好。一个好的品牌人需要理解什么是美?美,不只是肤浅地认为表面的好看,更是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主观感受。一个品牌人需要识别美,创造美,引领美。你仔细想想这个世界永远是被美好事物和人引领的,这是我们内心的本质。
而美的培养,更多是需要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简单的说,你看过多少美的东西,听过多少美好的旋律,你的阅历决定了你的审美是什么。
3- 输出世界观的能力
基于洞察力和对美的理解,一个品牌人要能够输出世界观,给品牌的用户构建一个美好世界。当然,在日常市场品牌的工作中,你会发现这句话很空洞,很难实现。的确,任何一个品牌的世界观输出都不是一天完成,需要日积月累。但是我还是想说这正是我们要努力并坚持的方向。因为伟大的品牌,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我也不知道,这篇分享是否回答了双生“关于品牌人成长修养”的题目?毕竟成长是一种状态,修养是一种境界,不是终态。嗯,品牌人成长修养是每一天增加对这个世界的学习、认知和理解,也许这才是真正成长修养。
最后,附上一首来自Oasis绿洲乐队的歌《Whatever》。
来源:原载于PCP14期学员肖双生个人公众号“再成长一次”,经授权转载。
点评:许怡安教练
主编:宋一凡教练
编辑:邱甜甜教练
配图:原文及网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