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职场刮起一波裁员风暴,很多雇员和雇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在云端(Up in the air)》。影片讲述的是乔治·克鲁尼饰演的公司裁员专家,飞来飞去为各地公司解决裁员的麻烦。虽然影片用轻松的手法去讲裁员的痛,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对于员工来说,裁员犹如晴天霹雳,意味着突然间失去收入,失去社会认可,失去可见的未来;对于企业来说,在雇主形象上,裁员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这一切,都落在了HR的肩头。
作为人力资源通常要关注四种维度,就是请人、育人、用人、留人,对我来说“送人”也很重要,现在应该成为人力资源的第五维度。“送人”不是一个新话题,却在近些日子成为一个最热的话题。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高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劳动,互联网遭遇寒冬。网络上,我们看到不少“花式”裁员,有很多难看的场面。企业送的简单粗暴,感觉充满了情绪,最后的关系像是在厮杀、甚至互相羞辱,双方在个人与企业品牌形象上,壮烈牺牲。
2019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就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等等。这个指导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是“以和为贵”,从西方思维也可以理解为希望创造“共赢”。
如何体面的“送人”,已经成了HR刻不容缓的新课题。而教练技术,在“送人”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在一次教练课堂上,我被问及:如何用教练来“送人”?通过对提问者的现场教练个案,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原来提问者新接手的团队手下有位员工小明,原来的团队领导和大老板都不满意他的表现,希望借助绩效打分把小明“处理”掉。本来他想学习如何用教练技术把小明送走,结果经过我和他的教练对话,意识到了自己在管理上的盲点。回到公司后,提问者第一时间与领导沟通,争取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小明提升表现。虽然老板当时不满意,并担心后续问题,但他坚持表达了强烈意愿,希望为同事负责,也是自我突破。
通过教练对话得知,小明表现不好很大的原因是不适应前团队领导的管理风格。提问者反馈给小明他前领导和大老板真实、真诚的看法,并对他给予支持,小明的表现也开始改善。
事情发生在2018年3月,目前提问者已离开之前的公司,但小明还在,老板对他的表现也很满意。提问者说,幸亏自己在课堂上问了那个问题,挽救了一个职场新人。
这就是在“送人”过程中的教练,送着送着也许就留下了。我发现很多团队管理者(包括现在的我也会)会嫌弃员工成长速度不够快、学习能力不够强,没有一份耐心。现在我越来越老,速度慢了下来,心态上也多了份定力,不容易被员工的“调皮”影响到。9型人格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看他的优点还是缺点呢?每个人在职场上都有自己笨拙的地方。
我经营公司多年,深感创业不易,给了员工平台,却觉得他们不够争气,用了很多方法去培养、打磨,感觉下属都不改变,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有时候,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是互看不惯,员工想改变老板:“不要对我那么高要求啦,没可能。”老板也想改变员工:“有可能,你可以进步的,需要反思啊”。在这种想改变对方的冲突里面厮杀有时就会升级,离职的时候就形成了非常不愉快的场面。
我建议大家遇到恨铁不成钢的人才时,可以用三种思维角度:
一是想想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你是否曾经有笨拙的方面?
二是这些人才可以去哪里?这个人有什么独特的潜质?
三是你要怎么去带领?你是看人之大还是看人之小的?
感恩我有教练能力,员工有自己的一对一教练,企业有教练文化的基础。员工在离开的时候很清楚,有多少是因为公司的问题而离开,有多少是因为自己个人的原因而离开,平台有要成长的地方,但是离开的拓思人都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比平台的问题更重要。
对于员工的离开,我的理念是:时候未到。无论是遭遇寒冬,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说到底要么是公司的成熟度没能承载好员工,要么是员工也没有足够的成熟度去服务企业。遇上不匹配,公司只能将员工送走。
而如果送得好,再见也是朋友。几年前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到拓思,她上班一个多月就发现怀孕。在她纠结时,我们的人力资源同事用教练技术去支持她面对。最后,她选择结婚生子,我们支持她的选择。怀孕期间,她的能力及职场成熟度未能达成公司要求,引起周边的同事不满,公司正考虑辞退她的可能性,她主动提出离职,她自己却充满愤怒与不满,我特意叫人力资源同事为她聘请了一个离职教练,经过三次的教练对话,她在离职前的表现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她离开前工作被肯定,她十分开心地离职,生完孩子后,我们主动发出邀请她回来,但是她选择以家庭为重,找简单、轻松的工作,但是她仍然关注我们公司的发展,她会在我们同事的朋友圈点赞。
基于以上的信念和经历,我觉得送人走时,应该送得开开心心。在送走员工时,千万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好像开篇提到的那部美国电影,为员工提供离职服务,支持他们顺利离职,以及渡过离职后的半年支持,让被裁的员工感受公司的关怀。国内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还不常见,不过我们有些PCP的学员已经在“送人”上下功夫了。
一个北京学员说,“过去一个月我谈走了30人,没有一个暴风骤雨,都很体面。”
一个深圳学员说,“去年8月的时候,我帮助主动来找我的员工,先用教练辅导提升员工的自我认识,然后进行简历辅导,再来是辅导面试谈薪和入职沟通,入职后我建议他们去学习教练。一个月内,每个人都从谷底上到人生巅峰。”
我常说:教练别人也好,管理自己团队也好,送人走是因为现在的我们不匹配,何须难看?还是要好来好去。地球是圆的,有来有往,如果有缘分,那我们只是短暂的分离。
吴咏怡 Catherine Ng
-
首位获得国际教练联合会ICF认可的ACSTH、建基于“团队教练加减法”理论的中文原创教练式发展计划(PCP)的创始人与导师;
-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特聘导师;”企业教练与领导力培育”研究生文凭课程(Corporate Coaching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设计人之一;
-
中国香港爱·相信公益组织发起人,积极推广生命教育;
-
出版著作:
【猜你喜欢】
2019年,我最静的一年
“麻辣师太”的“武功秘籍”传承
大师故事|情绪——是管理?还是控制?
第6期《教练人物志》之郭蕾 | 慢下来的“拼命三娘”
第5期《教练人物志》之季帆 | 教练传播大使的自在人生
全球首位华人MCC大师教练(2005年至今)
分享25年教练感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