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觉得教练技术很神奇。
教练和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可以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教练技术的科学化。不同状态的人适合用不同的心理学流派/理论进行教练,每个心理学流派/理论有各自的原理、证据和应用方法,可以用来指导教练实践。
有了心理学背景,教练就像从靠望闻问切开中草药扎针灸的老中医转换到了靠各项精密检查开化学合成药做手术的西医,从“凭感觉者”转换到了“理性分析者”。一个领域要想有长远发展,必须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核心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指导实践。在教练领域,除心理学之外,核心理论可以是人的心脑体运作规律,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提升规律,人和人相处的规律,教练/帮助/领导/辅导他人的规律等等。特别是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证据更多的应用在教练中,或者干脆将教练归入积极心理学范畴。
在前辈大师积累的教练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核心理论,这就使“教练技术”进化成了“教练学”,成为在大学中专门进行研究的“学科”,从而可以更精准严谨的帮助被教练者自我发现和自我提升。
课堂上,对吴导应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练实践的尝试深深的吸引:应用精神分析及字词联想方法让客户痛并成长,格式塔疗法让很多同学弥补了遗憾或者倾诉了压抑已久的负面经历或情绪,存在主义的连环追命问“你是谁”让客户深度挖掘了自己的潜意识。给我们展示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巨大威力。
小组现场教练环节,也让我感受到理论的强大威力,受益匪浅。我的教练主题是“如何改变过于在意别人评价的现状”。课前就这个主题做过教练,当时教练应用精神分析学派,追溯到我童年时期和父母心理分离的过程,给我反馈我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分离没有做充分,导致无法将别人对我的评价和我对自己的评价分离,因此别人评价对我的影响大。建议我看到那个和父母心理分离没有做充分的内在小孩,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我会一直陪着你,再也不分开”。
课上请张律和Daniel用其他两个学派(分别应用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重新进行探索。人本主义的问题(具体问题已经记不清),虽然都很理性,但让我很走心打开内心世界向内深入探索,确实很适合做“联结”。存在主义的问题:“别人评价对你意味着什么?”“采纳或不采纳别人评价对你意味着什么?”让我发现如果我遵从大众和权威的意见,最后结果证明我的意见才是正确的,会让我觉得“我本来可以,但……”,这会让我感觉很不好。而我又习惯于遵从大众和权威的意见,是因为不敢承担“力排众议”的后果(被人否定,也自我否定)。这个矛盾的选择让我进一步看到,我对于结果并不是很在意,更在意的是过程中获得的外界对自己的认可。但真相是:如果我力排众议,结果好了,认可自然就来了;结果不好,也不一定就会被否定,或者即使被否定这对我的自我认同也不应该很大影响,因为我已经是在综合现有全部情况之后做的最理性的决定,也为这个决定全力以赴过了,这样就没有遗憾。这里的关键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决定“选择”的灵魂。让我找到了自己给自己的支持和力量——纵使孤军奋战、哪怕世间皆弃,也不改初心,这对我是弥足珍贵的。
结合个人的被教练经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路要继续深入探索下去。
Author
作者介绍
田岩
-
行业头部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总部,执行总监,10年信托行业从业经验
-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 管理学学士
-
拓思PCP22期学员
【猜你喜欢】
MCC大师推荐|Pearl the Difficulties, 串起内心的珍珠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拓思顾问与教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