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吴导: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突然觉得自己很难去把握做事的尺度,很多时候举棋不定,会顾及太多,反而失去了以前做事的魄力。这个目前挺干扰我的视线。想请吴导给予些许指引。”
看到有一个学员写给我的上述困惑,我感同身受。这个学员所指的 “顾及太多” 是指什么?所谓 “魄力” 又是指什么?指速度?还是另有所指?
我很清楚,产生这个困惑,是因为他正处在学习及实践 “往内看”、“有效选择” 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我也曾经历过,当时觉得学习后的我已不是原来的我,失去了以往 “快刀斩乱麻” 的决断力,因而产生了内心的矛盾和怀疑。
“举棋不定”的三个区分
决策时的 “举棋不定”,有三个方向的区分:
1. 指个人性格,不论大小事情都 “拖拖拉拉”。这是一种习惯,是性格问题,和自己的自信有关,和事件本身无关。
2. 因为周围的声音太多,或要考虑的元素太多,让自己跌入 “烦躁” 的情绪中。这些声音和元素都会成为决策时的干扰或障碍,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你的决断力。
3. 事件的严重性及具有长远的影响。这往往让自己 “裹足不前”,因此要停下来再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性的后果, 充分考虑受影响的人 (包括自己) 的反应及承受力, 因此自己不敢贸然决定。
如果你经常是处于第一种或第二种状况,你就需要更多地认知自己,接纳现在的你,突破及超越自己的弱点,进行情绪管理,这样你的决策力才能逐步提高。
如果你是第三种状况,恭喜你!因为你是在 “深思熟虑”,而不是 “举棋不定”。这种状况代表你成熟了,能够站高一点看问题,也不会自我地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及感觉。
“深思熟虑” 的决策,虽然前期需要的时间多,做决定的时间会变长,但是结果会相对圆满,提前将 “补救” 不良结果的时间进行缩短,可以说是 “先苦后甜”。相反,那种不经过认真思考,一味求快的盲目决断往往是 “先甜后苦”。
在这个越来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的双眼往往容易被外在蒙蔽而迷失方向。想要在烦嚣的现实中找到前进的路,我们必须读懂自己,认识自己的思维。领导的决策过程,是自我肯定和否定的过程,因此,在决策前,要在高度自觉自醒的状态下,对事件的本质进行区分:
决策带来的是 “长期影响” 还是 “短期效应”?
决策是 “大决策” 还是 “小决策”?
保持心境平稳,做出准确的区分,这会让你更懂得掌握决策的节奏和速度,该快时快,该慢时慢,从而让决策更有效。
一次 “快” 决策的失误
我以前做事很讲求速度和果断。现在看来,那时的 “快” 往往来自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和自命不凡,关注自己想要的多过关注他人的感受,看事情不够宏观,不去收集他人的意见,听不到他人的声音。
表面上看,以前的方法是 “快”,实际上是冲动。冲动的结果,是有时候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补救,补救受伤害的人际关系,补救急速决策后的 “不满意” 后果,补救自毁的个人品牌。而人际关系和个人品牌需要用更多倍的毅力和心思去重建。
2008年3月,在事业的逆境中,在对将来缺乏信心的时候,我急忙出售了香港的房子,以减少心理及财务负担。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这个决定太冲动,没有集思广益地去思考这个重大决定,没有为自己日后退回香港保留一个基地,没有意识到决策的时候正处在情绪低落、充满负面思绪的状态。
后来,我和一个做事谨慎的会计师朋友提及此事,他说如果当时我找他,他会给我分析,会建议我不要把香港房子出售。这个 “马后炮” 观点引起了我的反思,我问自己:“是的,为什么当时没有找他?”一方面,当时情绪太激动,干扰太大,加上觉得出售房子是 “丢脸” 的事,没有静下来思考哪些资源可以运用,哪些人可以支持我做全面审视及评估;另一方面,自己对这位朋友在投资方面的能力没有认同,觉得自己的投资眼光比他厉害。总结起来,这次 “快” 决策的失误,其根源是自我认识不足,以及内心的自负!
有时候,快速决定会带来短暂的得到,却会造成长远的损失。因此,在决策前多问、多想、多花时间去思考、去想象,表面上看慢了,实际上却能够 让你更快、更精准地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作者:吴咏怡教练
主编:宋一凡教练
编辑:Lucy
【推荐阅读】
吴咏怡教练:3A口罩Aware, Accept and Adapt!
[今日互动]
今日的推文
有没有哪一点触动到你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
吴咏怡企业教练
全球首位华人MCC大师教练(2005年至今)
分享25年教练感悟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如需合作,请联系:18025415334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