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与员工亲密有“度”
在进行团队建设时,我们倡导亲密的关系,而不是疏离的关系。
有企业家问我,这个“亲密”的度如何把握?也有企业家不同意亲密的关系,因为担心和员工过分亲密之后,员工不再听话,不服从安排,在心态上肆无忌惮,甚至“反教练”老板。
在现实中,确实有员工在心态和思维上成为“上司”的情况,老板没有能力管理员工,或者被员工“挟持”感情,决策时看员工脸色,做事时常常退让。
我认为,在“过分亲密”的团队中出现这种错位现象,雇员和雇主都迷失了方向。
让人想“撞墙”的员工
▲▲▲▲▲
两个星期前,一个年逾40岁的企业主邀请我和他的一个“优秀、有潜质”的年轻的中层管理者沟通。
企业主和他的副总经理(他太太)在如何培养这位年轻人上存在分歧,副总经理觉得老公过于宠爱这位员工,有很明显的偏袒和纵容,年轻人在管理会议上傲气逼人,老公却一直视而不见。企业主并不认为自己有“偏袒”的心态,只是太太不懂得用人,对这个年轻人有偏见。企业主认为,用人就要用其能力,要能够包容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缺点。
他们争执不下,无法达成共识,希望我和这位管理者沟通,对两人的分歧给予中肯的建议,同时对这个管理者做出评估。
据他们介绍,这位中层管理者是一个24岁的女性,加盟企业半年多来,事事亲力亲为,愿意为公司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公司也忠心耿耿。夫妇俩都信任她,把采购、人事、财务这些重要职务都交托给了她。
副总经理在会议前提醒我说,她丈夫和这个年轻人之间的沟通很累很辛苦,还曾经有过想“撞墙”的冲动,因为她非常固执,很难听进上司的意见。她的话让我很好奇——那么年轻的职员,怎么会让这位身经百战的企业主如此“激动”,甚至想“撞墙”?!
过度亲密的反效果
▲▲▲▲▲
我和这位年轻人、企业主及其太太在一个宁静的咖啡厅共进午餐,希望在非工作氛围中创造一种开放、坦诚的沟通。
通过我循序渐进、锲而不舍的提问,她的状态从封闭转换为开放,话题从表面逐渐深入到内在,观点从保留过渡到坦诚。她隐藏在内心的不满,就像洋葱一样一片一片地被剥开,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真实想法和干扰。这种干扰严重地影响到了她近期的工作投入和业绩表现。
她说,去年12月份和副总经理通了一个电话后,决定做一个普通员工不想再“高调”做事,这样可以多一份安全,少一份威胁。我问她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破坏力?
她透露说,当时她提出要求公司付费资助她进修一个昂贵的素质培训(这项费用是她月薪的四至五倍),以此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副总经理拒绝了她的申请。放下电话后,她感到很失落,感到自己不被接受,不被关心。在她看来,副总经理的拒绝是对自己的否定,既然被否定了,又何必那么主动,那么进取呢?
讲完这个体会后,她看着这对夫妇,语调坚定而激昂地说:“我想要的时候,你们不给我,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要。你们辜负了我,我决定决绝到底!”
她表达“骨气”的方式让我开了眼界,甚至差点被她折服得“五体投地”。同时,我内心涌起一份莫名的愤怒:一个初出茅庐的职业人,却不知天高地厚,傲气十足,还信誓旦旦地和领导“抗衡到底”。这份“自我”和“自负”也让我有一种想“撞墙”的冲动!
我一边自我教练,平复内心的激动情绪,一边继续提问,了解她的工作经历和家庭背景等。我问她想不想成为人力资源的专才,她说想,我继续问:“有没有在业余时间看看人力资源的书和相关资料?”她理直气壮地说:“没有。现在我还年轻,不想牺牲玩的时间!我知道,要得到这个方面的知识,我要放弃一些玩的时间,但我不愿意。我有我的选择,每个人都尊重别人的选择。“好一副伶牙利齿!我知道,除非她愿意聆听,否则我说的话只会成为“空气”,甚至只是“废话”。
迅速地分享了她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后,我轻轻地问她:“你想成长吗?”她马上说:“一个人可以不成材,但不能不成长”人生伟论几乎是脱口而出。
我平静、坚定地为她做了几个“区分”,比如“你的生命不是被你掌控,而是被你的负面想法所掌控”、“你现在是在赌气,不是真的有骨气”、“你不是在成长,而是在进行事业自杀”,等等。刚开始,她瞪着眼看我,用她那敏捷的反应和我辩驳,我保持中立继续区分。渐渐地,她的眼神和语气变得柔和,内心的抗拒慢慢减少。
她离开之前,让我评价一下她,我说:“你不成熟,但想做大事。她问可以说得更直接一些吗?我笑着说:“眼高手低。好好珍惜这个工作平台和领导对你的器重吧。”她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离开了咖啡厅。
亲密也需适可而止
▲▲▲▲▲
然后,我和这对夫妇总结了刚才的谈话。企业主说:“太太说我在放纵这个员工,我现在明白了,接受她的这个观点。我以前创业,的确是依靠和员工建立亲密关系来聚团队。随着团队和企业的不断壮大,适度的亲密是需要的,但是过于亲密就误事了。”
我说:“你关心员工没有错,但是过度关心,就容易出事。你和这个员工的关系就像父女,她非常任性,而且非黑即白。当你不能满足她的需要时,关系就由‘十分亲密’恶化成‘十分疏离’。所以,你现在要适度地减少亲密度,保持‘专业’的上下级关系,并支持她扩开心胸,引导她以企业目标和团队为重。“
那么,亲密的“度”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我的答案是,领导者要洞察员工的性格和背景,建立因人而异的“亲密”。一方面关怀员工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维护界限,保持适当的距离,中立地评估团队成员,避免因过多情感到地而出现“纵容”及“偏担”的局面。
亲密过度只会造成两败俱伤一一员工自以为是,没有成长;领导裹足不前,优柔寡断。
(本文写于2011年4月27日)
【作者简介】
作者:吴咏怡教练
主编:宋一凡教练
编辑:Lucy
【推荐阅读】
大师故事|不做“哈哈镜”顾问
大师故事 |“减速”发展未必是坏事
大师故事 |企业的“挡箭牌”
[今日互动]
今日的推文
有没有哪一点触动到你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
吴咏怡企业教练
全球首位华人MCC大师教练
分享23年教练感悟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如需合作,请联系:18025415334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