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外部顾问,是企业主突破自身局限,让企业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策略。
有一位企业主总结说,外部顾问选择得不恰当,很可能就是找裁缝定制了一套“姚明的衣服”——衣服知名、价钱不菲,但是却不合适。她用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如果套路不对,花高价请顾问做的漂亮计划,根本没有办法落实及执行。
人挑衣服还是衣服挑人?选择外部管理顾问就好像挑选衣服一样,一定要量体裁衣,找对顾问。顾问的信念、价值观、工作经验等会決定他能提供什么建议。同时,企业主对顾问的信任程度亦决定他是否会接受这些建议。
从“痛处”下手寻出路
国庆长假期间,我和一个发展了12年的国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交流经验,其中的一些观点值得企业主借鉴。
他说他的公司定位是支持那些想做“挑战者”的企业,所以提出的是“颠覆性思维”战略方案,支持企业领导人挑战行业的盈利模式以及常规思维,以大胆创新的方式帮助企业找出新的发展空间。
比如,他们会把做房地产的策略带到电子商务,把做电子商务的方式带到传统生产型工业。我听了也觉得新鲜。在多变的经营环境下,“Fusion”(融合)的概念已经延伸到管理顾问提出的方案中。
我感受到这位顾问高手很享受管理方法论上的变革,为自己的顾问公司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去辅导客户,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管理理念。我很想知道他对西方管理方法的见解,于是问他:“你如何看待现在已经普及使用的SWOT分析模型?”
他说:“SWOT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机会最多的地方,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更加明朗。这个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我念大学的时候已经被灌输了这些西方的管理理论。在我的概念中,这四个元素同等重要,是由内到外去分析企业自身以及行业的宏观元素。
从SWOT这个名称的排序来看,S应该是排在第一位。他的方法论中却有独特的见解:“先从W(weaknesses)开始,了解自己的弱项,敢于面对自己的痛处,知道企业自身要改进的地方,这才能更有效地把握O(opportunities,外在的商机);由O看回企业的优势S( strengths),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去取得机会;最后是T(threats),天天都有机会死亡,所以企业每天要做好预防死亡的威胁。”
在他眼中,这四个英文字母的排列应该是“WOST”。他用自己的经验和睿智,对西方管理理念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实践。
他对SWOT分析模型的独到理解,其实和我做教练工作的切入方法是一致的——先引导客户看到自身的“痛处”。
做“明镜”还是“哈哈镜”?
看到并直接指出企业的“痛处”,这对顾问或者教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企业的“痛”基本上与历史积累有关,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发展时间的企业,最致命的弱点往往与现有的核心团队密切相关,企业主的决策和个性,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执行力,团队的合作性等,都可能成为“痛处”的根源。
撕开企业的“痛”,其实就是打开企业高层人员不愿意面对的内心盲点,甚至是撕开覆盖在其内心弱点上的保护膜,几乎都会遇到反弹和抗拒。很多顾问机构会避开这个搞不定的“雷区”,成为一面“哈哈镜”一一只说好听的话,让企业主或者企业高层开心,只在技术层面提供方案。
顾问提供的方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企业高层对方案的看法,以及执行方案的动力。如果顾问提供的是共性而缺乏个性的方案,就犹如“姚明的衣服"。要想解决企业存在的一些根源性问题,一定会涉及企业的“痛”,顾问或者教练就需要做一面反映真相的“明镜”。
顾问中的双边负责
无论做教练或者做顾问,都要对企业主和企业负责任——说出“真话”甚至说出管理团队不想听到的话,“一针见血”地坦露企业的问题所在、企业的人才以至于企业主的领导力的问题所在,让企业主在“痛”中找出新的方向及出路。
正如这位管理顾问高手所言,现在管理方法论上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有“唯一答案”和“绝对答案”。“平衡记分卡”也正在被人们质疑以及挑战它的有效性。因此,管理顾问根据企业状况的规模、发展和定位,提出尝新性的“变通”方案。
这些“变通、创新”的方案能不能被使用,最重要的是企业主及其核心团队是不是真心认同和愿意推动,否则企业主认为顾问只是制作了一件“姚明的衣服”,本想找顾问来给企业增值,结果却“劳民伤财”,出现企业改革中常见的现象——中途夭折!
(本文写于2010年10月14日)
【作者简介】
作者:吴咏怡教练
主编:宋一凡教练
编辑:Lucy
【推荐阅读】
大师故事 |“减速”发展未必是坏事
大师故事 |企业的“挡箭牌”
[今日互动]
今日的推文
有没有哪一点触动到你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
吴咏怡企业教练
全球首位华人MCC大师教练
分享23年教练感悟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如需合作,请联系:180254153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