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是改变的关键
在中高管的培训中,学习态度是影响效果的首要关键元素。没有人会因为上了某个培训课程而彻底改变,除非学员自己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急切去改变。培训给学员一个反思的空间,通过精心设计的形式、内容和理念去强化学员的改变意愿,如果学员完成培训后有根本性的进步,那是因为他愿意进步。
举个例子,我遇到一位学员,参加培训后的变化和进步都很大。当他变化后,周围的人都很好奇,认为培训很神奇、很厉害。其实,想改变的意愿已经埋藏在他的心里多年,培训就像一根火柴,在那几天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催化了他的动力。
意愿很重要。因此,建议管理者在派遣员工外出培训前,要先和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以此激发其学习的意愿,这样培训才会更加有效,培训后的效果才更容易持续。有一点是值得管理者重视的,当员工是为自己去学习,投资的回报才可能最大化;当员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迫自己坐在课堂中,一定会“人在心不在”,每天只想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尽快逃离现场。
有一位30岁的经理来参加我的课程,她是企业的核心成员,反应敏捷,口齿伶俐,是公司公认的销售高手。她完成了两讲六天的课程学习,回到工作岗位后,在团队管理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她的上司,同时亦是她私交很好的朋友,对此很苦恼,觉得她的状况影响到了公司其他同事的学习意愿,问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我对这个学员没有学以致用感到惋惜。根据她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我多年的经验,我直言不讳地对这位上司说:“她的学习动机影响到了学习意愿,她想了解这个课程为什么让你那么着迷,想弄清楚你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变化。她可能是为你而来,而不是为自己及团队的成长而来。”
动机影响意愿,意愿影响效果,在培训中,这个规律所发挥的作用实在是非常之大。
年龄不是问题
有位企业家说,为50岁以上的高管进行培训投资,简直是浪费,因为这个年纪的行政人员已无心恋战,给他们进行培训投资,风险高,回报率低,甚至很可能出现亏本。
我不否认,确实有一些知天命的职业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并非所有50岁以上的职业人都是这样,求新求变者大有人在。有一位60多岁的企业高管,被领导邀请来参加我的工作坊,他以开放、进取、坦诚的态度去吸收新知识、新思路,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他说他的人生走上了另个境界,更加享受工作,也愿意传承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给新的一代。回到企业后,他不仅成为了公司的典范,也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供了铁证。
50岁以上的经理人有没有进步的空间,与其本人和领导者都有关,本人是主导者,领导则是引导者,本人的意愿影响着领导者的方向和决定。所以,企业主在进行培训投资时,需要特别关注受训者的意愿,而不是其外在的因素,包括员工的年龄。
个人意愿难敌团队意愿
如果领导者过分信任个人力量,以为让一个最有意愿、最有力量的职员去接受培训,就可以成为“改革发动者”,就可以依靠他成功实现变革,那么,这种想法很可能就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因为,这种冲锋陷阵的成员势单力薄,往往会在坚固的团队氛围下成为“牺牲品”,或者成为“落水狗",被人嘲笑和轻视。
领导不要创造"孤军作战”的改革气氛。当有志向进步的职员,在经过培训而热血沸腾时,如果缺乏周边人(特别是上层及同辈)的肯定和支持,激情很快就会变成一时的激动,成为一闪即逝的光亮。
当企业想要通过培训去推动变革时,建议核心团队要率先共同学习,在培训课程中以及培训后都能有商有量,区分哪些方式适合运用在管理上,哪些方式不适合:探讨哪些方法可以即时见效,哪些方法要走持续运用的路线。大家可以互相扶持,冲破障碍,一起实践所学的思维及方式,这样,通过培训变革的成功率才高,也能激发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学习意愿。
因此,领导者不要吝啬培训的投资而局限培训的人数。当然,这也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受训者的意愿、忠诚度及发展潜质来确定。谨记现今团队的培训投资比个人学习的投资更为急切,因为在实践新理念的过程中,团队中会随时出现不同的干抗,而团队的正面认同,是有效抵御干扰、有效实践培训理念、创造效益和降低风险的重要因素。
培训只是起步
如果企业主认为公司提供了培训,员工就会领情,就会全力以赴地吸收和应用,就会让生产力大大提高,那么,企业主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上课只是培训的开始,实践并产生效果才是培训的终点。培训只是“知道”,只占行动学习的10%,坚持做到学以致用才是“知行合一”。培训投资回报率的高低由受训者的意愿和实践所决定,当然,投资者(上司或企业主)的坚持跟进、在实践过程的扶持及指导也是其输出效益的重要因素。
要想降低培训投资的风险,企业主需要在投资前和培训过程中,认真准备及评估,率先为自己的投资回报率负责任。
——选自《生命不应有边界》评估培训前提要素
作者:吴咏怡教练
主编:宋一凡教练
编辑:张小艳
【推荐阅读】
MCC早读| 封闭式提问是教练禁忌?你也许误解了“封闭式问题”
[今日互动]
今日的文给您什么收获?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
吴咏怡企业教练
全球首位华人MCC大师教练
分享23年教练感悟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如需合作,请联系:18025415334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