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文化植入企业】| 企业改变,从教练式对话开始
近期小编为大家呈上【教练文化植入企业】的系列专题,第一期的主题为“大环境催生教练文化土壤”,看了上一期专题后,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在专题下方留言,小编会邀请吴导为大家答疑解惑。 【往期专题回顾】 【教练文化植入企业】| 大环境催生教练文化土壤 【下期主题】 “六大元素保证企业文化深根” 如您想了解“拓思企业培训及专业教练服务”请您点击原文了解详情~ 企业改变,从教练式对话开始 关于教练的概念有很多,归根结底,不是要教练优秀的人更优秀,而是要“令他人更优秀”,因此把教练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首先要建立“教练式对话”。从管理层开始,让优秀人才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从而带动企业成长。 教练与被教练者的有效对话重点在关系的链接与有区分能力的发现,只有做好自我管理,才能正面影响团队,把事情做好,管理好企业。无论身处销售、财务、人事等任何职位,与领导进行协商时,先要改变自己,知行合一,领导才会愿意考虑改变。所谓改变自己就是要倾听。我们作为教练,要引导被教练者学会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也要关注身边人的状态是否因为自己而受到影响。一个人在与内心进行有效沟通之后,才会决定是否要改变自己。 实现有效对话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策略:关系、发现。一是关注关系,即建立信任度,对方才愿意触碰问题、面对问题,有足够的信任度才会将内心的话讲出来。在商定一致的目标之后,我们才能展开有效的对话。二是引导其发现,即让他知道除了指摘他人责任之外、自己在公司事务中所需要承担的部分、是否还有可以进步和突破的地方、自己所存在的干扰、盲点、差距、潜能等。对话不是聊天,而是有方向的。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倾听,做区分,问一些问题或给一些回应,使其改变的意愿提高,使其看到新的可能性。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即在对话的过程中,改不改由他自己选择和决定。教练不能直接改变别人,只能影响别人去决定是否改变自己,从而提高其改变的意愿。因此,“意愿”是展开教练的前提。 9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学习的定义不是从别人身上拿答案,而是要别人愿意在负责的操作过程中不停地寻找方法来自我反思,然后请一个具备学习工具和技术的教练,工具与技术不给其答案,而是帮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教练过程而言,有意愿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方没有这份意愿,教练就不应帮他们做教练培训或对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对话时教练应先帮助被教练者提高意愿,使其愿意改变,否则教练结果很可能是无效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