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思教练|张语芯:35岁以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01 个人介绍 02 教练愿景 内修自我,胸怀天下, 用生命的温度和你一起温暖前行! 03 企业经验 张女士现任企业高管、资深人力资源总监,曾在香港上市公司任职综合管理办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职位,她运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带领团队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人才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她善于关注人,善于发掘人才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温暖的力量陪伴身边的组织和人才不断成长和发展! 在教练技术的学习方面,张女士已取得ICF (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认可的208小时的教练时数。她除了经常参与教练行业的学会活动外,亦活跃于教练学的发展与推动,为教练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积极做活动筹划。 04 个人风格 亲和温暖 情感细腻  同情共感 积极乐观 05 部分客户评价  Sherry教练在教练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非常敏锐的觉察能力和正向有力量的教练状态,很好的帮助我发现自己难以看清的干扰,积极让我看到自己更多的潜能和选择。强大的共情能力,总能引导我看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绪,是一位完美走心正能量的好教练! ——中联畅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 赵健熠 Sherry教练热情又睿智,有时也很犀利地追问底层的价值观和信念,帮我照镜子,看到内在的盲点和潜力。这背后的教练能力与Sherry教练身为HRD和多年的管理经验分不开,谢谢Sherry教练在一段时间的支持,给与我很大帮助,非常推荐。 ——合韬咨询顾问公司合伙人 杨尚梅  语芯是一位有温度的教练,在教练过程中始终关心着被教练者,保持着好奇心,与被教练者共情,逻辑清晰,让被教练者看到自己的盲点,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并作出选择和行动计划! ——某世界500强IT顾问 吴呈 06 核心领域 企业教练 高管教练 职业生涯教练 创业教练 35岁以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很好奇,点开文章的那一瞬间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原因让你点开它?你期待收获什么? 停一停  想一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35岁,从一个简单的年龄符号变为了一个极具时代感的代号!仿佛是一个分水岭,35岁以前人生一路向上,跨过去了以后,增长乏力、压力变大、责任却不见减少,有不少的人亦会发现自己缺乏动力,没有安全感,不知所措,梦想和目标也变得模糊……“焦虑”、“中年危机”……突然充斥在35岁的周围,有的人选择主动面对、正视、接纳、改变,有的人却选择逃避、退缩、无视,直到退无可退……特别是身处北上广深的我们,一边像永动机一样的转动,一边思考着下一步我该去向何方,无论你如何选择,生活不会欺骗你! 站在分水岭的我 是的,我和屏幕前的你一样,我也曾经焦虑!35岁以前我是个工作狂,我的兴趣就是工作,因为工作能带给我成就感和满足感,29岁我就做到了总监,31岁香港理工大学MBA毕业我离开稳定高薪的上市公司出来创业,33岁我创业失败,那种无力感是我这辈子都没经历过的,两年的全力以赴换来了一句“你还年轻,你还可以重头再来!”花了半年时间舔舐伤口,我又重新拿起枪,冲进了我熟悉的领域,在管理人方面发挥所长,成为了老板的左膀右臂!一晃眼,2018,我35岁了!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变革甚至是我熟悉的“人”所发生的变化,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我开始反思,身处这样多变的年代,我的未来在哪里?目标怎么定?下一个五年会是什么样子? 35岁以后,我还能做什么? 我与教练的链接就发生在我的35岁,它就像一份迟来的礼物,似乎我天生的亲和力、信赖感以及逐渐丰盈的人生阅历帮助我更容易的打开了这扇通向教练之路的大门。一路上我积极探索,从“认识自我”“批判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自我”一直探索到“放下小我”,我发现我的人生拓宽了,思路宽了、眼界宽了、选择宽了,并且发现了自己很多的潜能和可能性,对身边的人和事也更加的接纳和包容!并且一路磨炼自己要知行合一,用不断的行动解决问题,不再停滞和犹豫不决!人生的目标也越发清晰,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痛并快乐着 我热爱探索人性,我热爱帮助他人,我热爱与优秀的人为伍,我更爱做教练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就这样,做一名出色的教练成为了我下一个十年奋斗的目标!当价值观、爱好和自身优势相结合的时候,我想一切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我的教练使命:“内修自我,胸怀天下,用生命的温度和你一起温暖前行!” 温暖的力量 朋友,你的35岁以后呢? 在过往的教练案例中,有高管会问我”我今年四十岁了,我遇到了职业危机,快告诉我,我该怎么办?“还有一部分客户会问我:“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我想做职业转型,但我不清楚往哪里转?”有企业家会问我:“我想换掉那些35岁左右的成员,因为他们失去了创业激情,他们失去了初心,我这样做对吗?” 我想问你:“为什么会有这个主题?”“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你思考了多久了?”“是什么阻碍了你的行动?” 是的,在过往的教练经历中,我会发现,大部分人仅是停留在脑袋里面思考,想不通就停一停,启动下逃避模式,企图用平日的勤奋掩盖对未来的迷茫……我想说,我十分理解你,我也曾经花了半年舔舐伤口,因为没有人天生就喜欢面对困难,面对未知,其中的恐惧也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当恐惧反复来临的时候,问问自己“我在恐惧什么?克服了这些恐惧对我有什么好处?”回想一下,我曾经成功的克服过恐惧吗?它给我带来了什么收获?”然后伸出双手拥抱它们,与恐惧握手言和! 再来看看,35岁的我们,优势在哪里? 我们成熟,我们淡定,我们经历过风雨,所以处变不惊!我们能抗住压力,面对复杂的人际可以做到能伸能屈、能上能下!我们有资源有经验,能够事半功倍,提升效率!我们能解决复杂问题,越是复杂我们越干得起劲!我们背后有强大的亲友团支持,他们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最棒的支持系统和动力来源………

[思享荟]隐喻让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1 本文作者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拉开一栋日式小屋的房门。这应是一座漂亮的日式庭院,昨夜才到达的我期盼着满园的春色在面前。 但惊讶的发现,一片白雪皑皑!像乌龙茶雪盖一样盖住了所有的枯山水……生活总是这样意想不到,4月的日本,也会下雪哦。  我为什么来这里?因为北京的气候很恼人,特别是最近,天气就像人心,变幻莫测。小时候对天气没有感知吗?觉得小孩子好像既不怕热也不怕冷似的,看来小孩子的材质和大人不同。 我只带了风衣,但我还是决定出去走走。凌冽又清爽,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味道,就如同英国的味道一个样。 这是位于北海道最东北角延伸出来的狭长地带,不同于日本其他地方充满人文和便利,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原始和物种多样性,我是说像奈良那样满街的乖乖的小路在这里是不算什么的,希望别碰到熊就最好。 推开院门回头望去,孤零零的院落身处一片群山之中,薄薄的白雪上隐约可以见到一条有人踩过的小路,我就启程吧。一如我一贯的作风,从来都不想等到一切都清晰后再出发,我带着那一丝可能冒着风险的刺激和兴奋感就上路了。 两边高大的松树林几乎隔绝了一切,有一点点声音都无限地放大,突然听到“DuangDuangDuang”的伐木的声音,原来是一位老人在砍劈柴。似乎我的出现并没有令他意外。 老人:“你知道这条路是通往哪里吗?” 我:“不知道,我并不总是知道目的地才上路的” 老人:“不怕吗”  我问“为什么要怕,怕什么” 老人:“前面的路不好走” 我:“本来我不怕,但现在我怕了。” 老人:“既然如此,那我把斧头赠与你吧”。 我欣然接受。 老人说:“很奇怪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接受这个斧头” 我:“明知不好走,我也有犹豫要不要回去。可是我好奇。好奇战胜了一切。另外,不是有斧子吗,感谢!” 老人说:“也不是每个人都感谢我。” 我:“与其怀疑一切,不如接受一切馈赠,充满勇气的上路。这样才不辜负我这一生。” 带着斧子继续向前。妈的,斧子也太沉了…… 走着走着,树木已经不再高大,甚至有时候,我看不到路了,我只能感受到脚下的那一点点缝隙。斧子这时候起到作用了,有些地方实在是密到我整个人是过不去的。我真的体验了什么叫披荆斩棘。其实我是害怕的。因为实在不知道我头以下的灌木林中到底有什么。 嗷呜~我几乎喊了出来。不是被咬到了,是那个五彩斑斓的蜘蛛实在太大了!!大或者小这个概念是相对的,蜘蛛说:“你别害怕,我就是个宝宝~” 是,你是,和电视一样大的宝宝。“你好,我是Emil。我是个大人” 蜘蛛宝宝:“大人是个什么东西” 我说:“不是个东西” 蜘蛛宝宝:“那你为什么要当大人” 我:“如果有选择的话……”  我停顿了。“我,如果有选择的话,我还是会当大人,我不是被迫长大的。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人和树木一样,一年一年的累积,一年一年的体会,死去旧的自己,长出新的,越来越枝叶茂盛。低头看周围的小树,相视一笑。” 蜘蛛宝宝:“那我也期待长大吧。但是我现在很开心,长大了会不开心吗?” 我:“各有各的开心。享受这一切吧。有缘再见。” 我心说这么大的蜘蛛,我还是快走吧,万一“一夜长大”了,岂不是吓死我呢。 披荆斩棘,我终于走出来了,我觉得自己走了10年!是的。到了2019年,我以为这条路出去我就能豁然开朗了,突然发现,来到了一片就像苏格兰高地一样的一望无际的虽然美丽,但是不知路在何方的彩色的原野中。 没有路了?我筋疲力尽了,倒在柔软舒适的草丛中,暖暖的阳光,和煦的风,自然的味道,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我哪里也不想去了。 不想要再走了。 “你好,又见面了” 我惊醒,“谁?”谁会在这里,还说又见了? 天呢,我说“小狐狸,是你吗?!上次在原野中引我出去的小狐狸?!” 小狐狸,“是我,你又迷路了吗?” “我迷路了吗?我不觉得,我只是不想走了” 小狐狸,“可以选择在这里舒适的躺着,晚上不要怕熊就好”。我总是喜欢这种狡黠又真诚的性格。 小狐狸,“走吗?” 我只答了“嗯。”, 是坚定的。 小狐狸,“和上次一样,我只能引你到一个路口,你自己决定怎样前行。有缘再见。” “再次谢谢,有缘自会相见。但是,我们是有缘人,这一次,一起走可以吗?” 我们又见面了吗?恍若隔世~~~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拓思顾问与教练机构

[拓思教练]张素芳:教练—带我突破内在,带着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学习教练一年多的时间,内心逐渐充盈。虽然还是会有情绪,但是自己可以当知当觉的发现情绪的存在,进一步处理当下的情绪。更多的看到他人的优点,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清晰自己、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当带着欣赏的眼光看每个人的时候,发自内心的看到每个人的优点,他人回馈的也是欣赏。

MCC早读 | “沉默”是一个美丽而深邃的空间

曾经有学生问我:“教练是不是一定要很能说?” 我回答:“作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和‘能说’比起来,‘不说’更重要。” 沉默,是我在教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我用沉默去启发、打开、触碰客户的思维,去让客户更立体地去了解自己,与他们共创更加宽广的对话空间,令其自由而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答案。对于我来说,“沉默”是一个美丽而深邃的空间,在这里,情感自由地流动,心灵之门慢慢敞开,沉睡的智慧之神苏醒过来,压抑已久的泪水倾泻而出。虽然没有话语的交流,但我视之为充满力量的时刻。 什么是“沉默”?沉默只是不说话而已吗?要在什么时候沉默?怎样恰到好处地沉默?这是学生们经常会问我的问题。对于经验尚浅的教练来说,沉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他们总是感觉需要说点什么,因为他们担心被教练者觉得自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在初学教练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在经过了二十几年的磨练之后,现在的我非常享受教练过程中沉默的时刻,我把它看作是我和被教练者共同向内探索的机会。在教练的过程中,沉默是非常珍贵和有价值的,因为它是被教练者内省和学习的过程。通常,恰到好处的沉默会让被教练者获得独特而深刻的体验。 几年前我曾在台北教练了一位企业高管。这位高管在一家公司投入了十八年的年华,由小职员一步步走到核心管理团队。但是,她目前正考虑离职。她不断诉说自己的老板如何无能,不会做决策,这个曾是她偶像的企业家,现在已变成不能信赖的领导。在对话中,我感受到她对这位企业家的不屑和她的自负,可是,她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委屈与郁郁不得志,她感慨老板的无能,担心自己的青春投资落空,所以纠结于是否要独自出来创业。她认为,凭借自己十八年的经验及累积的人脉,一定可以闯出自己的天地。 听完她的叙述后,我问了她一个问题。她听到这问题后,脸上露出惊诧的表情,我没有继续提问,而是看着她,保持沉默。当时整个房间很安静,我们都没有说话,我看到她的神情由惊诧转为沉思,似乎有很多情感在内心深处涌动。我依然保持安静,允许她的思绪和情感在开放的空间里自由流动。大约三分钟后,我看到她的泪水一滴滴地流下,听到她坚定地说:“我明白了!”“明白了什么?”我问。“我看到了我的自负,”她说,“也许我可以找董事长坦诚地谈一下。” 我当时问的问题是:“你有想过和你老公离婚吗?”在一直讨论职业话题的中间,我突然这样提问,让这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冲击到客户的思维,所以她会一时语塞。但是这个问题也把她的思维打开,让她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自负不只是出现在工作上,在生活和家庭中也是如此。我先用提问的技巧去引入,接着用沉默的力量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进行思维的延伸,让她更多、更深地看到自己,为自己解开心结。 对于这位客户,我心中有自己的演绎,但是选择闭口不语,而让客户自己去探索、去回答。因为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后,她会更深刻地记得,会更深入地反思,通过沉默的体验去发现问题的真相,她会更有意愿去面对问题,更有行动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我的演绎是否正确。 这位客户的悟性很高,她很快就自己找到了答案。在我们的教练对话结束之后,她以谦卑的态度主动找董事长进行开放、坦诚的沟通,充分了解董事长的战略战术后,放下了批判的眼光,快速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并积极配合公司发展。而这种积极的转变完全得益于那三分钟的沉默,在有力的提问之后,沉默以一种更加深厚的绵延之力让她回到内心,看到在自负和批判的掩盖之下真实的自己,就是这样的力量,让她做出了改变。 沉 默 之 “道” 要怎样才能做到适宜的沉默,与客户共同创造向内探索的美妙空间呢?在沉默的背后,有三个关键词:勇气、信任、忘我。 01 沉默是勇气 我们在日常的对话中,经常怕“冷场”,觉得没有人说话的时候气氛会很尴尬,所以总是想找各种话题填补这种空白。对于教练来说,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有些教练属于善于表达、乐于分享的类型,喜欢表达观点,似乎说得比客户还要多。这背后的信念是“我比你强”,此为自负。也有一些教练老是担心客户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会一直想要问出好的问题,去争取客户的信任,在沉默的时候感到害怕,怕客户以为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此为自卑。不管是自负还是自卑,由此导致的对沉默空间的破坏,都会让教练失去和客户平等、互相信任的关系,一步一步走入竞争或迁就的关系了。 而在自负和自卑的背后,都隐藏着恐惧。怕自己不够好,怕遭到否定和质疑,在恐惧的驱使下,总想要去“控制”局面,把教练对话放在“安全”的框架里,不允许任何“意外”的发生。而在我们与客户共舞的过程中,一些“意料之外”恰恰就是最美丽的时刻,只有当我们有勇气放开控制,去勇敢地允许沉默的发生,这些美丽的意外才会不经意地从沉默中破土而出,开出灿烂的意识之花。 有时,沉默意味着对更深痛苦的探索,这需要教练有勇气和被教练者共同承受生命之“重”。在我的一次课堂上,一位学生坦诚地公开她和爱人正在经历的极度黑暗的时刻,双方都饱受折磨,但不知如何突破。我听着她的诉说,用眼神传递我的关切和理解,用沉默营造出安全的空间让她倾诉。那时整个教室有几十个人,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听她讲话,感受着她话语背后的痛苦和无奈。令人无法承受的锥心之痛在那样一个私密又开放的空间被听到,被理解,似乎失去了它的重量,而当这位不善于表达情绪的学员最后说出“我很愤怒”,泪水喷涌而出的时候,我看到了她与内心受伤的孩子相拥而泣,这就是有勇气的沉默所带来的力量。 02 沉默是信任 人们常常说“名师出高徒”,但我一直认为是“高徒出名师”。在我二十几年的教练生涯中,我接触过上千个客户,我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看到了闪耀的光芒。我一直坚信,客户永远都比教练厉害,他们自身具有无限的潜力和资源,教练的使命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内在的宝藏。而关于这一点,我也不断在我的实践中得以印证。 在我的一次课堂上,我教练了一位继承父亲产业的女士。那时她正在经历事业上的低谷,觉得父亲不信任她,不委以重任。于是她自暴自弃,辞去公司职位,和父亲的关系也到了冰点。在整个教练过程中,我一直秉承着“看人之大”的信念,我相信她有很强的自省能力,坚信她可以自己找到答案。所以,我没有说很多话,而是给她足够的空间去倾诉。在教练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她说出了最近和父亲发生的一个争执,父亲骂了她,后来又给她打电话道歉。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呢?”她沉默。我微笑地看着她,我并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她自己有答案,所以耐心地等待她寻找答案。然后,我看到外表看起来很强的她有所动容,好像内心某一处温柔的地方被触动了。她说:“我也许可以找爸爸谈一谈。”在那一刻,我感到她放下了偏执,对父亲的爱又多了一份理解,也愿意放下骄傲去和父亲做心对心的交谈。在我用信任所创造的沉默空间里,人性的美和善展露无遗。 03 沉默是忘我 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客户是主角,教练是配角,我们要做好配角的角色,让主角在主场充分发挥。但在实际的教练中,很多教练都把角色颠倒了,自己成了主角,让客户成了配角。夸夸其谈,咄咄逼人,僵化死板,急于给建议,教别人怎样做,这都是把“我”放得太大的表现。当教练的“我”变得很大,客户就自然变得很小,别说沉默的空间,就连倾诉的空间都被挤压得只剩一点点。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是“谦卑”,就是要把自己放小、放低一点,这样才能给别人足够的成长空间。 我自创办自己的教练培训机构以来,做过很多次公开的现场教练。很多学生问我:“你在那么多人面前做教练,不怕失败丢脸吗?”我听到这样的问题,通常都是哈哈一笑,说:“我是打不死的小强啊!”我在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自负的阶段,那时把自己看得很“大”,很了不起,不愿接受负面的评价。而在几十年的人生历练中,我慢慢看到了自己,全然地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那个自大的“我”也慢慢变小了。当我能够忘记“自己”的时候,我更能享受沉默,因为在这样的时刻我没有恐惧,没有怀疑,没有自负和自卑,只有全然的关注和耐心的等待。当教练的“自我”消融的时候,客户的世界会更加宽广和自由,他们能够畅快地呼吸,任思绪和情感无所限制地流动,这是一个生命能给予另一个生命非常宝贵的体验。 沉 默 之 “术” 在教练的过程中,沉默可以创造两个短暂的虚拟独立空间: 1)让被教练者有独处的时间与自己对话、思考和向内看,从而让他/她思考之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回忆过去的事情、发现自己的盲区,促使他/她往更深、更广、更远去看。 2)让教练有时间思考,调整自己的教练策略或情绪,观察被教练者的反应和情绪,从而区分自己的想法和假设。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沉默这项技术呢? 首先,教练需要与被教练者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和亲密度后才可以适当地使用沉默。如若过早使用,客户会把“沉默”误以为“无语”,以为教练没有能力去支持他们,这反而会降低客户对教练的信任和信心。与沉默不同的是,无语是指教练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继续与客户对话。因此,如果使用沉默,教练不能心急,必须要在客户足够信任的基础上适当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二,沉默往往会发生在“美丽的问题”之后。我在上周的早读中阐述过,美的问题有三个特点:Challenging(挑战的)、Powerful(有力的)、Difficult(难的)。这样的问题会冲击被教练者的思维,教练需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在有力的提问之后进一步地思考。如果是不痛不痒的问题,被教练者没有深入思考的契机,刻意沉默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三,沉默可以用在有力量的反馈之后。当教练给予很辣、一针见血的反馈之后,被教练者会震惊,可能会感到冲击或是恐惧,因此需要时间回魂。在我的一次教练中,我给予了被教练者一个直接的反馈:“听到你这次的离职的意向比之前強烈很多!”在反馈之后,我保持沉默,等待被教练者做出回应。这个反馈触到了他的思维盲点,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从触动、震惊,再到思考,这需要足够的时间。 第四,在了解被教练者的性格特征之后,沉默可以适当地用于不同的性格。 我在面对被教练者时,通常会从整体去观察他/她可能属于九型人格中的哪个型号,包括语言表达的方式、回答问题的特点、声音、肢体语言、眼神等,然后根据该型号的特征去选择沉默的时机和方式。在一次课堂上,我教练了一位学员,在互动的时候,她说自己是“外冷内热”的人,随着进一步的交谈,我根据她的整体特征判断她疑似4号,同时问一些关于4号的假设性问题去验证我的判断。4号人格的特点之一是需要自我反思的空间,因此,我在适当的节点,停止发问,用沉默的力量让被教练者进入了自己的世界。我用沉默给这位被教练者一个“内心戏”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停下来感受自己当下的情绪,去思考被启发调拨到的不同视角,去尝试正视自我的盲区。和其他型号相比,我会给4号的被教练者更长的沉默时间,这样他们就能在沉默中看到更深的层面,与自我进行充分的对话。 同样地,对于其他型号的人格,沉默的目的和方式也都会有所不同。例如,3号在意自己的形象,需要沉默的时间思考公开哪些部分给别人听。5号的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强,需要时间在头脑中充分思考之后再回应。 沉 默 过 久 如 何 处 理? 在实际教练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面临教练和被教练者一起保持沉默很久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发生时,我会把选择权给到对方,比如说出去喝杯水或去洗手间,然后回来让他们告诉我答案。回来后,若客户依然沉默,我会主动叫停,让他们回去继续思考,并约定下一次教练对话时回复。同时,教练也可以用问题了解对方在沉默中的思维状态,可以如下提问: – 你是对我不信任,所以不说? – 你觉得我不理解你,所以不说? – 这个问题太复杂,不知从何说起? – 你认为现在不是时候去公开自己的想法? – 我是否需要把问题再讲一次或是修正一下,让你更明白如何回答?…

[思享荟]谢谢让我遇见了你

作者介绍 在去年年底时,我在公司安排下去学了拓思教练之道的课程,三天课程下来之后,我马上很清楚的知道,我五十岁的时候要活成什么样子。 初见吴导,也许是身高差不多的关系,让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我喜欢不装,简单直接,很有内涵,没有人设的人,而吴导恰巧是这样的。初学教练之道的三天,我过得异常累,全新的知识体系,走脑又走心,试图去记住那么多的理论,试图想着将我所学去“拯救”我那最爱的团队(但其实也未果),恰巧第二天晚上,现场大师教练,我最亲爱的小妹生了我最爱的外甥哈哈,幸好他懂事,让我聆听完了整个课程后,才急匆匆的到医院去迎接这个新生命到来。无独有偶,让我也感觉到我再次重获新生!初学后总是想把学到的东西去帮助那些我认为该帮助的人,殊不知,那三天体验后让我清楚了想要改变别人,要先改变自己。 在四月我生日时,送给了自己一份将近四十年来最贵重的生日礼物,我把拓思的M1-M9课程全报上名,目的是为了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我想,为自己的学习投入了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份对自己的承诺。四月份我又走进拓思课堂,读了第二次M1,也就是去年在公司上的教练之道。这一次又是全然不同的体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更是在这次的过程中度过了我的生日,在报名上课前,我偷偷问了课程助理Amy,我说那晚上大概要几点下课,我可能要早走,因为我生日,想跟家里人一起吃个饭。但她说那晚有吴导的现场教练,最好不要错过。我当然不会错过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当天晚上我便留下。但没想到上课后竟然门口推进来了一个大蛋糕,我以为是要庆祝课程圆满结束的时候我被吴导叫上了台,一切都是那么的意外和惊喜,瞬间眼泪夺眶而出。快40年了,我从未感觉到我的生日会被一个人这么重视过,我也从来没有跟20多个从来没见过面的人一起庆祝自己的生日,大家都那么真诚的在为我唱歌,每一个脸上都挂着最真诚的笑容,我被这一切打动了,我被这一切感动了!一个好的教练,在这种小细节都这么做到这么贴心,被她教练到的人,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此次M1的课,让我更深刻体验到了教练技术,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几乎每天都有哭而且不止一次,那些都是跟自己最深刻的对话,也许有人说我泪点低和矫情,但那个就是真实存在的感觉,就是我最真实的自己,在教练的道路上,甚至在此生里,我们都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只要一切出于真心,用心做好每件事,那就是最真实的自己。上了两次M1的课程,我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是收获了友谊,而且是最纯真的那种。之前我纠结的问题还在,我知道我要做的是跟自己对话,跟自己和解,帮助到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那些不愿意我帮的那也就不要强求。一切随缘。两次M1上完后,我感觉到了我内在的变化,是真心的来自内心的自然,喜悦。连跟我1:1的老板都跟我说,V姐,看你状态这么好,我都不知道跟你1:1什么。我跟他说,就是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也有很多人看到我的分享和状态就自然去报名学习的,我也真心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并为你们自我成长负责点赞,有这样的朋友我很自豪! 这次六月份的PCP19在上周开课,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团建去了“遥远”的泰国。没有泰囧之旅,但对于我来说很囧的错过这个课程。吴导说我错过了一个亿,但我相信,看到我改变的,然后报名去上课的,再加上我们之后的学习,我想我会赚回来的。想想,这时候你们看到这里,肯定是嘴上挂着微笑。我想对你们说,你们笑着的样子,真的很好看! 爱你们,在我快过完人生旅途的三分之一时,遇见了你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拓思顾问与教练机构

MCC早读 | 怎样问出“美”的问题?大师级教练与你共探“提问”之美

教练是一门艺术,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流动,美妙,未知,直摄灵魂,艺术所具有的特征在教练中展现无遗。在一次次与人共舞的过程中,我时常被教练的艺术之美所震撼,这也是我对教练如此着迷的原因。   如果把整个教练过程比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么教练中的每一个元素也是“一花一世界”,都是艺术的一部分。今天我想讲讲教练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提问”这朵艺术之花。 很多人问我:“你的现场教练让人很难忘,你是怎样问出那些问题的?”对于别人来说,我所问的问题也许看起来很“难”、很“辣”、有力量、出人意料。而对于我来说,问出这样的问题是教练的当下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原创的CDCA的教练四个步骤设计了20个问题,每个步骤都有五个问题,这些都是方便初学者模仿及练习,有框架地开展教练式对话。在23年的教练经验之下,这个框架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十分自然、无痕迹地运作,在他人眼中,好像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固定的理论体系让我按部就班地去发问,而我所追求的提问的最高境界,是问出“美的问题”(beautiful questions)。   什么是“美的问题”?是让人感到很舒服、很享受、很动听的问题吗?在我看来,并不是。我把Beautiful(美)分解成了三个词:Difficult(困难的)、Challenging(挑战的)、Powerful(有力的)。这三个词加在一起,就是我所认为的“美”。 我想用三个案例来进一步阐述我所理解的“美的问题”。 案例一:困难性问题,让她从“女强人”变成“女人”  有一次,我与一位企业高管客户进行一对一教练中段检视(在教练的中段进行复盘总结),在场包括这位高管的上司、我的被教练者、人才发展部专员共三位企业人员。这位高管是一位美国女性,在这家生产型企业工作三十多年,在国内工作十多年,干练且果断,我和她合作过一次,为她的一个高管做一对一教练一年,她十分满意。这次是第二次合作,教练她手下的高潜人才,我们一直保持十分“专业”的关系,只谈工作。我们的中段检视会议本来计划不是这个时间开展,因为这位高管的丈夫身患癌症,她要尽快回美国,所以将会议提前。 在会议的前半段,我们按照计划对前半段教练进行检视,这位高管展现出的仍然是一直以来的风格,简洁、干练、强悍,但从她的话语和表情中,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丝微微的不舍。我的直觉告诉我,丈夫患病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不管是家庭还是事业,也许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而这个冲击是她深藏在内心,不愿意公开的。于是,在会议的后半段,我以关怀的语气问了她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知道这次你回美国是因为丈夫的健康,你还会回来吗?”   这时,我从其他人的表情上看到他们的震惊,因为这个问题大家都有意回避,不敢去问。而在听到这个问题的那个瞬间,这位高管好像顿时卸下了身上“女强人”的铠甲,变成了一个柔软的“女人”。她眼圈微微发红,有些哽咽地说:“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回来,我不知道他离开之后我需要多少时间康复。” 她不停地分享她的内心感受,长达五分鈡之久,把压抑很久的情绪释放出来,深深感受到她对丈夫的爱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当时会议室里很安静,我们三个人专注地听她的分享,但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爱与关怀。这位高管的真情流露让大家看到,除了强势,她还有感性的一面。而在那个时刻,冰冷的公司会议室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充满着暖意的房间,人性的善意、包容和关怀,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   对于我来说,“你还会回来吗?”这个简单的问题就是美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在回避死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愿意去触碰这个话题。同时,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因为它直抵内心深处,让这位高管思考她的人生中将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而这个问题也是有力量的,它触及到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让人愿意卸下铠甲,展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案例二:挑战性问题,直击高层管理者内心之痛 我在成都的一次现场教练中,教练了一位高管。他跟随一家民营企业成长,从0到1,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现在感觉遇到了瓶颈,自己的价值不被认可,希望我帮助他突破职业瓶颈。   他说:“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二年,他们不让我进董事会,参与公司重要战略决策,我在考虑是否要离开公司。”   我听到他这样讲,有一个感到好奇的点:为什么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了十二年,还没有进入董事会?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的话,我20多年前陪同一个创业公司开业,常常义无反顾地以义工身份去支持企业生存及成长,非常努力。一年之后的一天,我接到了董事长的电话,邀请我成为股东,如果一个人真的够拼搏,别人一定会看到他/她的价值。   于是我问:“你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二年,没有进董事会,是什么原因?”   他说:“他们没有邀请我。”   我接着问:“为什么没有邀请你?”   他说:“他们看不到我的价值。”   我问:“你在这家公司全力以赴的程度,1到10分,是多少分?”   他沉默了一下,说:“5分。”   我又问:“你知道董事会怎样看你吗?”   “不知道。”   “你会去问他们吗?” 他又开始沉默。最后,他说他会回去问董事长,听取可以改进的反馈。 在我的提问之下,我感受到了这位被教练者内心的痛。在他的内心,有一些连自己都不愿意面对的东西。他把自己所遇到的职业瓶颈归结为外部原因,认为别人不认可他的价值,而在面对我所提出的问题时,他开始审视自己。 问出让被教练者感到“痛”的问题是很难的,是对教练和被教练者的挑战。但是,在我看来,“美”和“痛”就像是双生儿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结伴而行。真正的美,一定是伴随着痛的。但往往,人们只喜欢蝴蝶美丽拍动翅膀的样子,而不喜欢它脱下蛹壳慢慢蜕变的过程。为什么?因为我们喜欢舒适,不喜欢痛苦,喜欢美,不喜欢丑。很多人天天打鸡血,只谈成功,不看失败,其实在这背后,他/她并不接纳负面的自己,这是伪的正能量。真正的正能量是痛并快乐,接受负面的自己,与内心的“小鬼”共舞,接纳真正的自己,穿越痛苦,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案例三:力量性问题,让中年男人回归爱的初心 我在一次现场教练中,曾经教练过一位五十出头、临近退休的男性,他居住在沈阳,是一位公司的高管,他近日常常为一件事情感到焦虑,他的太太和他差不多年龄,他太太一直经营贸易公司,要转型去建立工厂,资金与营运压力巨大,他则认为已经到了接近中老年的阶段,没必要再“折腾”,想不通太太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在他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很多情绪,担忧、不满、焦虑、抗拒。他不理解妻子的做法,不同意也不支持她的做法,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对太太焦虑不安的状态感到担心,因为太太近日的睡眠质量下降很多。 在听他讲完之后,我看着他,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爱你老婆什么?” 他当场愣住,回答了别的,回避了我的问题。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东北男人来说,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这个问题,真的不容易。我耐心听他说完,我再重复这个关键问题,他知道无法再逃,于是说:“她对我很好。”他慢慢地说,“我过生日的时候,她会很有创意,找朋友来帮我庆祝,平时也很关心我,很贴心,她很爱我。” “以前她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怎么和她相处?”我接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