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荟]教练如教心
教练是不断向内探索的旅程。当你关上一扇门,生活才会为你打开另一扇。在对话中,把人的生命经验与成长经历,作为一种礼物交换给对方,从而真正看见人,看见人的生命。
教练是不断向内探索的旅程。当你关上一扇门,生活才会为你打开另一扇。在对话中,把人的生命经验与成长经历,作为一种礼物交换给对方,从而真正看见人,看见人的生命。
在本期微课中,黄健教练为我们讲解了ICF第四项核心能力“教练状态”及其对应的PCC评估指标。 课后与几个小伙伴私下交流,大家对这期微课的评价都非常高,都是大呼过瘾啊! 微课中,黄健教练为我们全方位的讲解了“什么是教练状态?”、“如何修炼教练状态?”,还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ICF11项核心能力之间的闭环关系,有利于我们全局把握“教练状态” —— “ 设定教练目标是基础,是定海神针,帮我们锚定方向不偏离,或者偏离了也能随时拉回来;有效沟通是术、是技巧,也就是聆听、发问和反馈;做好这些的前提是共同创造关系,有好的关系才能建立好的沟通。这就要和被教练者有信任和亲密度,要做到这些教练的状态就很重要了。有了教练状态,和被教练者建立了信任和亲密度,被教练者才更愿意打开自己同教练分享自己的感受。” 此外,黄健教练还通过分享和问答环节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教练状态”,真是太厉害了。 但在大呼过瘾之后,我不经陷入苦恼,黄健教练可谓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为我们讲解了“教练状态”,那我该如何写课后分享呢?(><捂脸痛哭) 考虑到对于“教练状态”我也还在摸索修炼中,所以接下来只想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个思考,我们一起来开个脑洞~(PS:下文只是我个人的思考和感受,并非理论层面的探讨,仅供交流) 教练状态为什么需要“修炼”呢? 微课中,黄健教练说“教练状态就是教练过程中的‘道’”,我相信大家对这一说法并不陌生,因为PCP课程开篇我们就接触了教练中的“道、术、器”,但知道“道”的存在,并不代表理解了“道是什么”。 我记得在M1课本中“道”字的下面配了一个“太极”符号,当时我觉得这估计就是一个象征符号而已,还没有太深的体会。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我意识到原来“太极”符号是对“道”的隐喻,“道”如同太极一般无形胜有形,感觉越发神秘且有些难以琢磨了。 但通过这次微课的学习,我对“道-教练状态”又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同样用“太极”来做隐喻,“教练中的术和器”如同太极中的招式和兵器,而“道”如同太极中贯穿全身的那股“元气”,招式和兵器只有在“元气”的带动下才能达到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好吧,但还是觉得有些悬乎,这时脑海中突然跑出几个念头: – 教练状态为什么需要“修炼”呢? – 为什么我们还总会探讨要“如何保持教练状态”呢? – “教练”是一个角色,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角色同样需要修炼或保持状态吗?以及有没有什么角色是不需要修炼或保持就可以一直在状态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思考: – 首先,先来罗列一下我都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主要角色吧? – 看着这些角色我在想,在哪些角色下我不太会考虑状态的修炼或保持呢?(在这里我用的是“不太会”,因为也不能完全排除,只是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调整) – 为什么在女儿、妻子、朋友的角色下我不太会考虑“状态”的修炼或保持呢?而为什么在教练、职场和学生角色下我普遍都会考虑,只是在职场和学生角色下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持状态,在教练角色下可能修炼和保持都需要考虑,这是为什么呢? 【在此,我们不妨先放下理性分析,因为“教练状态”本就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我尝试着把自己放置到“女儿、妻子、朋友”这些角色中,去感受和体验自己当时的状态。。。。比如说在“女儿”这个角色下。。。。】 有了这些发现后,我将其套用到“教练”角色下,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 你有质疑过自己的“教练”角色吗?为什么? – 在没有被教练者时,你还记得自己的“教练”角色及角色下的责任吗? – 你真的信任自己及被教练者吗? – 如果你想活成一名“教练”,你愿意用心关注和感受周围人的需求吗?你愿意做出什么调整? – 如果你愿意,那愿意的原因是什么呢? – 如果你不愿意,那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呢? 我感觉自己迎来了一个“Aha, Moment”,以后我会经常用这些问题来自省,或者当我感觉最近没有教练状态的时候,我也会再次尝试让自己进入其他角色,去感受、去体验、去调整、去修炼!! 【编后语】 文中我只是给大家开了一个脑洞,并谈了谈我在脑洞中的发现,没有对错标准,只是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而且我相信每个人进入脑洞后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体验和发现,期待大家在留言区一同交流,提出你的看法。 还有,不要忘了7月10日,第五讲微课“积极倾听”,王友健教练与您不见不散哦~~ 【全文注解】 1、什么是PCC评估标准(英文:PCC Maker)? —— 2011年ICF(国际教练联盟)邀请了一批资深教练和专业评估员一起讨论,如何将PCC评估指标变得更加公平和一致,他们在听了近100个小时的教练录音后,找出了PCC教练水平的共同要素,最终用了三年的时间,在2014年发表了47个PCC评估指标。 这47个PCC评估指标是以ICF11项核心能力为基础,给第2项-第11项核心能力界定了3-8个可以观察到、可以度量到、还有一致的具体行为要求。 2、拓思为什么要开设PCC评估标准微课? —— 2018年8月1日,ACC考牌做了一些改革,ACC考牌录音的评估标准不再以ICF11项核心能力作为标准,而是用从ICF11项核心能力发展出来的47个PCC评估指标作为标准。所以拓思希望通过PCC评估标准微课帮助学员顺利考牌,成为一名优秀的ICF认证的ACC教练。 补充阅读: 1、往期回顾: 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1>…
人的自省能力可以分八个阶段:从“无知无觉”到“有知无觉”、“有觉无知“,然后到”有知有觉“。其中“有知有觉”再分为三个阶段:“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到“先知先觉”。同时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做为领导者的“先知先觉”状态是最有魅力及说服力的,能够吸引及巩固优势人才为团队付出能量。当人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如何运用是一个选择,所以培养领导者的“正知正觉”是企业成败,乃至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命运的关键。 01 “知”和“觉”的区分 “知”是“知道”,知道与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存在;“觉”是“感觉”和“察觉”。 “感觉”是对事实情感的反应,分为有感觉与没感觉;“觉察”是洞察事情会带来的可能性短期与长期影响、辨别构成的多种因由、认知事情对自身及团队的价值!察觉力是视乎个人的经验、年龄、环境而培养出来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02 自省能力的八个阶段 无知无觉:有多少事情你根本不知道? 什么是“无知无觉”?在日常管理中,有些事情是领导自己不知道,没有人告诉他。因为下属觉得事情不重要,不需要汇报给领导,或者觉得领导知道这事会更烦,刻意不汇报。当然也有刻意隐瞒,不把事实告知上司;或是他人告诉了领导,领导在装听状态。 根本对事情漠不关心,虽然听了,没有上心,听了等于没听。没有去到“知道”的层面;在“不知道”的状态下,当然不会有感觉及察觉的层面。 可是领导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不等同这事件对团队、对企业没有影响——因为领导不知道事情的存在,所以没有做任何预防和补救工作!当事情败露,已是无法补救、为时已晚! 有知无觉:有多少要事被你忽略? “有知无觉”是指领导知道事件存在,可是欠缺敏感度、危机感,觉得不重要,而把焦点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缺少深入思考其成因及影响力,把事件当作平常、日常事务处理。因为上级没有警觉性,事情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其负面影响力悄悄地蔓延。 有觉无知:有多少觉察却无法表述? “有觉无知”是指领导有感受上的觉察,可是欠缺自我表述和整理能力,让感受存在于自己体内,却无法梳理和表达。因为领导者缺少表述及将事情放在桌面上的能力,沉静在自己的感觉之中,负面情绪和影响力侵蚀自己的内心,并在团队中传播。 有知有觉:其中包含以下三个状态 后知后觉:亡羊还需补牢 “有知有觉”中的“后知后觉”阶段是指事情出现问题,可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或危急状态。领导发现后果严重,要出手参与,只能把这悲痛经验作为日后“当知当觉”或“先知先觉”的基础,以学习、正面、积极态度去要解决现况、承担责任与后果,同时寻求补救、设定预防措施,以避免重蹈覆彻,从“痛苦”中“成长”。 当知当觉:让企业有惊无险 拥有“当知当觉”的自省能力是指领导察觉事情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在过程中非常敏感,警觉性高,能实时做出适当调整,及时修正已偏差的方向,带领团队在“有惊无险”下完成工作。 先知先觉:未雨绸缪 “先知先觉”是指在事情未发生时,领导者凭着丰富的经验及分析能力,能够充分预知一切可能的危机、可能的障碍、成功的要诀,并做出充分准备与预防,使团队按部就班、不慌不乱下顺利完成工作,令团队成员佩服,令对手及同业者钦佩敬仰! 正知正觉:以德立业,业行百年 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成 MQ)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2011年美国伦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布鲁斯·温斯顿出版了《德商:为什么比情商和智商都重要》,将“德商”的概念具体阐述为五条原则:不造成伤害、让事情变得更好、尊重他人、公平、友爱。(摘自百度百科) 当一位领导者具有了“先知先觉”的能力,即可将此能力运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选择环节,同时这些决策的结果将影响整个企业的命运和存亡。而此时领导者的“正念”就至关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强调企业公民意识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员工置身于一个“爱”与“责任“的企业环境中,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耀感,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的同时回馈社会、关爱弱势群体,构筑具备“正知正觉”的强国经济。 03 “先知先觉”的修炼秘诀 必备要素是“愿意”,心态上愿意相信“我是我最大的障碍,我是我最大的希望”,愿意往自己身上找问题,愿意往自己身上找答案,愿意主动行动改变局面! 主动找你信任的人寻找支持,他/她可以中立地指出你的改进地方,向你心目中的“贤者”取经。教练型导师或一对一的企业教练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对话来支持领导去反省。通过专业的教练步骤,带领客户抽丝剥茧,循序渐进,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来回顾、自我发现和深入思考。总结与思考得愈多,必然会促进一个人的成熟度及自省的洞察力,智慧便得到提高。 接收了外部声音后,严格要求自己反思及沉淀,坦然面对自己,对自己诚实,勇敢接受、接纳可能令你不舒服但能够提高你的领导力的声音。构想改善方案并付诸行动,这才是自省旳最终目的。身边人看到你由“自省”至“自醒”到“自改”——以行动和成果对自己及他人诚信! “以人为镜”是一个“自省”的快捷方式,但是最后接不接受“镜子”投射出来的讯息还是靠你自己。要知道,除了你在小心选择“镜子”,好的教练也在挑选“愿意”的运动员,有效的策略是以自己的意愿来吸引他人的意愿。 学员李蔚分享: 第二次参加M1模块儿的学习,两天半下来,两位大师倾囊相授,同学们的真诚分享,有一种自我打开和被滋养,被赋能的来自心底的幸福感! 从“无知无觉”到“正知正觉”,再到知行合一。 修己达人,修己为先,修己先要具备自我认知和觉察的能力。回想经历过的“无知无觉”的自己:认知水平有限,而且完全生活在“自我”中,少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少有去体会他人的感受…….现在只能感激家人,朋友,同事对当时的那个我的包容。在碰壁痛过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反省也会越来越多,在不停的学习中,渐渐“后知后觉”,能体会到这离“当知当觉”“先知先觉”和“正知正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坚持不懈地反思和“自我教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身在何处”,让自己更敏锐,更睿智! 教练要帮助别人“向内探索”,要先学会如何更好地在自己身上“向内探索”-自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想恐怕比较难提出让别人深省的问题,没有这样的问题,又何谈教练? 这一切的基础,我的理解就是要“有知有觉”! 知易行难,永远是个硬道理!知行合一,从来就像一种挑战!把学到的教练技术和理念很好地应用到教练过程中算是一种知行合一,而在为人处世中做到知行合一,是一种对价值观和信念的坚守,此刻,我理解了为什么要“向内探索”,那是在做选择时再次直面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教练能够帮到被教练者,也就是帮助被教练者唤醒和遵从内心的价值观和信念,做出“倾听内心声音”的选择:) 关于吴导给的“如何成为一名好教练的三点建议”的思考 第一,淡定,中立和自信:要锻炼强大的心理素质,也要时间和阅历的积累,敢于跨出舒适区,敢于不断挑战自己,或是有足够的忍耐和毅力在专注的领域中不断精进,不断超越,让时间和阅历成为自己的财富,内心拥有这样的财富,才会有属于淡定和自信。格局和眼界开阔了,才能更好地找到“中立的位置” 第二,开放和接纳:世界因为不同而丰富多彩,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当我们面对每个被教练者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她与我们自己,或是我们见过的人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教练的初心是去帮助别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开放和接纳,我们无法与被教练者建立信任和链接。 记得吴导分享了一个case,被教练者向她坦诚自己是双性恋,大师的问题让人叫绝:“哪个让你更兴奋?”……我想被教练者此时一定会感到吴导对他的接纳,当这种接纳很稀缺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应该会有感激和信任,带着信任,我们才有可能同被教练者围绕着被教练的主题,进行有效的对话。 第三,善用工具:那么多教练工具,找到被教练者需要的,才能真正地发挥出他的价值。我想这需要的是对每个工具有深刻的理解和对被教练者当下的洞察。平衡轮,量化提问,思维导图…….一方面工具要多多益善,在自己的工具箱中随时待命,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有效聆听,探究和发现别人真实的需要……学习,练习,再学习,修行路上从来没有捷径…… 十分仰慕大师的犀利,心底也在告诉自己:那是几十年孜孜不倦的修炼,那是阅人无数后的厚积薄发!教练之道: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成长的旅程…… 后记:课上我为自己选择了教练主题“提升和母亲的沟通质量”,小组练习里,子琪,Linda和Dora用提问的方式系统地帮我梳理了这个问题,带着自省,下课回家的路上我给母亲打了电话,跟她讲我周末上了教练课,还选了“提升和母亲的沟通质量”的教练主题,告诉她过去的沟通中很多时候我很固执….还没等我说完,电话那端传来母亲的动情的声音:“不,是妈妈固执……”,这几年我们母子沟通时而出现的中那堵“墙”仿佛在刹那间便消失……我现在未曾想未来要通过教练的方式能帮助多少人,而我隐约地感觉“自我教练”会让我的人生不同,不惑之年,希望能慢慢打开人生中更多的美好! 本 文 作 者 教练是一个不断向内探索的过程,想要了解教练技术,想要知道吴咏怡是谁,请大家欣赏短片《我是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课程 作者:吴咏怡教练 音频:吴咏怡教练…
在本期微课中,柏云教练为我们讲解了ICF第三项核心能力“建立信任和亲密”及其对应的PCC评估指标。在分享这些专业知识的同时,柏云教练还为我们分享了很多她自己的教练经历及个人感悟,可谓收获颇丰。 接下来,我将在微课和《专业级教练认证手册》的基础上,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思考及学习感悟: 信任 & 亲密 “建立信任和亲密”对应的是“CDCA理论”中的“C-联系”,在这一部分教练需与被教练者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和亲密度,从而为之后的教练对话打好基础。 可是如何与被教练者“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呢?还有和被教练者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又该如何衡量呢?这个度该怎么把握? 正因为心中存有一系列的疑问,所以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太好,也在努力尝试寻找各种方法,但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直到学完PCC评估指标第三讲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的方向错了。 在探寻如何与被教练者“建立信任和亲密”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白何为“信任和亲密”? 【信 任】 信任是相信对方是诚实、可信赖、正直的。(来源于百度词条) 【亲 密】 亲近是指感情、关系等亲近密切。(来源于百度词条) 以上两个释义的核心词是“相信对方”、“亲近密切”,额。。。还是不太理解,感觉就像在学习做菜,师傅告诉你这道菜需要“加盐少许”,瞬间一脸懵,师傅“少许”是多少啊?陷入一个死循环中。。。 好吧,我们换一个思路,对于这类有些抽象的概念,我们先不要急着找方法,先体会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师傅说的是一种感觉,我们需要在特定情境下去感受它的存在,而非一味寻找方法。 “信任”和“亲密”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信任”是通往“亲密”的桥梁,而“亲密”又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整个教练对话之中,“信任”拉着“亲密”一起为被教练者创造一个安全、平和、全然放松的自我成长空间。 如何在教练过程中营造“信任和亲密”的教练氛围? 在理解了“信任和亲密”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之后,我开始思考,感觉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除了感受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努力去营造这个氛围呢? 对此,ICF11项核心能力“建立信任和亲密”对应的PCC评估指标为我们提出了三条切实可行的行动和思考方式: 针对这三条PCC评估指标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展开描述了,我想重点和大家分享几点: (1)在教练过程中,要学会“认可”被教练者,一是可以让被教练者感受到你对ta的关心和支持,二是以此让被教练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成长,从而为被教练者赋能。这一点有时容易被忽视,所以教练要特别留意。 (2)“尊重”被教练者,不光表现在语言上,还存在于教练的举止和表情中,所以教练要时刻保持对自身的觉察。你是否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方,ta是可以感觉到的,没有“尊重”谈何“信任和亲密”。 (3)教练对客户的“支持行为”同样不能停留在言语上,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教练过程中我们可以改为“有时无声胜有声”,教练要给被教练者留出思考的时间,耐心倾听ta的想法,鼓励并允许ta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全身心的关注对方,倾听ta的想法,感受ta的状态、情绪和能量,“共情”让被教练者觉得ta不是一个人,教练与ta同在。 (5)在教练过程中,教练要有勇气向被教练者坦诚自己的感觉、困惑、情绪,不要让这些成为教练自己的干扰,从而从心里推开了被教练者,教练要以反馈的形式告知被教练者自己的感受,只有教练坦诚,被教练者才会更有勇气打开自己、面对自己。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教练过程中教练要想营造“信任和亲密”的教练氛围,那不光要看自己和对方是否保持“信任和亲密”的关系,还应该要觉察自己和“内在的自己”是否保有“信任和亲密”的状态,从而更好的支持被教练者,与ta一同在一个安全、平和、全然放松的空间内,放下恐惧,探寻未知。 【编后语】 经过三期微课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像在拼乐高积木,目前马上就要把底座拼好了,还差一页有关“教练状态”的说明书。 在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好多各式各样的乐高积木,并不停地在手里把玩,随意组装,但总感觉不得要领,而“PCC评估标准微课”仿佛是一本专业的拼装说明书,让我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探寻属于自己的教练风格。 7月3日,第四讲“教练状态”,期待我的女神“黄健教练”的分享~~ 【全文注解】 1、什么是PCC评估标准(英文:PCC Maker)? —— 2011年ICF(国际教练联盟)邀请了一批资深教练和专业评估员一起讨论,如何将PCC评估指标变得更加公平和一致,他们在听了近100个小时的教练录音后,找出了PCC教练水平的共同要素,最终用了三年的时间,在2014年发表了47个PCC评估指标。 这47个PCC评估指标是以ICF11项核心能力为基础,给第2项-第11项核心能力界定了3-8个可以观察到、可以度量到、还有一致的具体行为要求。 2、拓思为什么要开设PCC评估标准微课? —— 2018年8月1日,ACC考牌做了一些改革,ACC考牌录音的评估标准不再以ICF11项核心能力作为标准,而是用从ICF11项核心能力发展出来的47个PCC评估指标作为标准。所以拓思希望通过PCC评估标准微课帮助学员顺利考牌,成为一名优秀的ICF认证的ACC教练。 补充阅读: 1、往期回顾: 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1> | 作为教练,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做? 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2> | 5分钟带你了解“如何建立教练协议?” 2、ICF各认证等级的核心能力水平要求: 【教练专题】| ICF各认证等级的核心能力水平要求(一) 【教练专题】| ICF各认证等级的核心能力水平要求(二) 【教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