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早读 | 复盘 — 教练学习的“思维反刍”
早 在培养教练和进行教练实践的过程中,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好教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练能力?每当有人这样问我这类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反问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做教练复盘的?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教练的自我复盘对于教练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一个宝贵的 “思维反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教练对话中的细节再次客观呈现: 思考当时是如何想的?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是如何设计的? 预想接下来如果换一种方式可以如何? 如同与被教练者隔空进行双向交流,穿过时间隧道回到当时的自己,与那个时候的自己对话,在过程中思维不断发生碰撞,不断激发新的创意,新的思路、新的可能性在此萌发,通过自我总结,勇敢地面对自己,向自己学习,向他人学习,为下一次的教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囯际教练协会(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 ICF)要求准备考取不同级别的教练要有不同数量的有偿、无偿教练时数,希望大家通过实践去体验教练理论及知识,发现“知道”与“做到”的差距。在积累实践时数的过程中,ICF也要求准认证教练聘请已经认证的教练当指导教练(mentor coach),至少十个小时,包括团队及一对一的指导,支持他们的实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一个教练背后都需要一个教练。 作为指导教练或在培养指导教练的时候,我都会要求教练们去写教练对话后的反思报告,交了反思报告后,才会进行反思总结的对话,这样的指导更有效及有针对性,这是支持教练们的进步的最好方法,效果神速。 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教练对话,在每一次教练结束之后,你在欣喜被教练热情洋溢的赞赏同时,也一定会发现自己很多机会的错失,很多改进空间的存在;对于一个自己欣喜的教练对话尚有如此多的调整的可能性,而一个不满意的教练对话中可以让自己获得成长的内容就更多。在每一次教练结束之后,通过反思教练过程,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可以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就会不断地获得成长。 很多初学者在教练对话之后,被要求去㝍总结报告时,第一反应是抗拒、拖延、不情愿,觉得麻烦,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在我的个人学习和教练实践的过程中也曾经经历过对于复盘从不理解到乐此不彼的过程。“教练”不是一个职位和头衔,它更多的是一种专业素养和专业自律的华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2003年学习辅导学研究生课程时,毕业论文要求我们找十个人自愿被辅导,每人十个小时,每次要做自我反省报告。另外我们还要自费请一个辅导员,被辅导二十个小时。每次被辅导、或辅导他人后,我们都要㝍总结报告。这十个辅导个案的总结报告及自己被辅导的反思报告就是硕士毕业论文,辅导员对学员的评价也占毕业论文的分数中的一部分。 当时听到这样的要求,第一反应是觉得“烦”,但我和自己说,虽然我是教练技术的老手,但在辅导学上,我是菜鸟,先服从校方的要求,相信校方的专业。而在研究生毕业后,我发现我的自我教练及教练他人的洞察能力大大提高,绝对与撰写上百个反思报告有关。这真的是先苦后甜、先慢后快的修炼。由于自己受益于反思报告,在我设计的专业教练计划(PCP)或为企业培养内部教练的培养计划时,反思报告是必须的元素之一。 反思报告内容包括自己的满意度、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学习到自己的盲点及技术的运用的熟悉程度,还有下一步的修正行动,以下是教练出席小组教练实践活动后的反思报告的形式: 小组会反思报告 对自己: 1、整个过程,对于你来说,学到了什么? 2、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你的阻碍是什么? 3、你的启发是什么? 4、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对他人: 5、1-10分,给今天的小组会打几分?为什么打这个分数?还有哪些可以提升? 这个反思报告的目的是支持教练们从自身到他人的角度去反思、反省,找到个人及团队需要突破及成功的地方。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写了一个反思报告,我非常欣赏,部分内容如下: 1、 整个过程,对于你来说,学到了什么? 从后往前看人生蓝图,具象化与话题的进一步区分,发现期待背后的标准与体系。 2、 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对你的阻碍是什么? 不愿意面临的情绪与内心标准的冲突。 3、 对于你的启发是什么? 接纳自己的内在声音,尝试在压力背后突破自己的原有模式,用更多的自我肯定代替自我批判的声音。 4、 下一步是什么? 根据内心的声音选择要做的事,并在自我批判时给予自己更多的肯定。 5、1-10分,给今天的小组会打几分?为什么打这个分数?还有哪些可以提升? 9分。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帮助,被教练之后看到了盲点,感受到有些开心和收获,如果可以换个方式根据感受解读情绪背后的期待和挖掘内在冲突就更好了。 有时看到工作繁忙的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要撰㝍那么多反思报告,有时收到报告的时间是凌晨一两点或早上六七点,我也会问自己是否对他人太苛刻、太严格,有时会对他们复盘的要求有所动摇。 近日看到一个报道,香港一位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也遇上一位要求写反思报告的教练,和我的要求一样,这让我对学员及新手教练在复盘的要求更坚定。这位运动员在香港《明报周刊》杂志上的部分报道如下: 香港女子乒乓球一姐杜凯琴,香港主力核心成员,带领团队在团体赛中与各国高手对决,二月世界杯取得铜牌,五月瑞典世锦赛再取得一面铜牌。 凯琴6岁时,妈妈帮她和哥哥在体育馆报乒乓球兴趣班,可是她一进跳舞室就哭,宁愿跑到隔壁乒乓球班帮哥哥执球,妈妈只好让她一起学乒乓球。 从小学打到中学,经过无数次比赛渐渐在学界扬名,“妈妈说我小时候最怕输,玩任何游戏输就会哭,她想我习惯面对失败,所以经常帮我报名参加比赛,希望我学会面对输的感觉。” 长期的实战经验,令她的乒乓球越打越好,不到十五岁已经加入港队。 瑞姐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教练张瑞是前国家队成员,退役后致力于栽培后辈球手,当时凯琴在世界乒联18岁以下的组别排名第一,港队派瑞姐做她的总教练,为2014年青奥会备战。“当时知道可以参加青奥会非常兴奋,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四年一届的青奥会,年龄组别是14岁到18岁,一生只有一次机会。”有目标不代表会改变,刚开始凯琴对这位教练非常抗拒,“体能上技术上的训练我可以接受,但瑞姐要我一星期写三篇训练日记,当时很抗拒,运动员打好球就可以,为什么要写日记?当时觉得瑞姐很烦、很讨厌。” 瑞姐要她记录每次训练的感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训练后已经疲惫不堪,她用尽各种方法和瑞姐对抗。“参加青奥会前有很多外团赛,要赢才有机会取得‘入场券’,虽然一直和瑞姐对抗,不过比赛如果照她的方法去做,打赢对手的机会大了很多,渐渐开始对她信服。看到瑞姐比我还紧张,把每一个对手的打法全部记录下来,再针对他们的优劣为我设计训练方案。我成功她比任何人都开心,她像妈妈更像大姐姐,以身作则教我待人处事的道理。” 结果她不单完成参加青奥会的儿时梦想,还在女子单打、混合团体取得两面银牌,为港争光并当选“杰出青少年运动员”,两年前香港举行的里约奥运外团赛东亚区十六强,凯琴以局数4-2爆冷,淘汰世界排名第一的名将刘诗雯,一战成名跻身世界级球手。而现在,“训练日记”已经成为赛前功课,帮助她了解自己的能力,改善个人问题,同时分析对手找出拆解方法。瑞姐是她的精神支柱,有时单身一人外出比赛,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打电话找瑞姐,赛前时紧张失眠,压力大到难以承受时,也由瑞姐为她辅导,令她在乒乓路上摘下一面面金牌。 因此,我更深信培养ICF认证教练和世界级运动员是一样的,必须支持他们经过大量的反省、总结、改进,才能持续快速地获得自我成长。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 我常说高徒出名师,在挑选学员或被教练者时,必须找出有意愿改变的人才;而在要求交反思报告时,是严师出高徒,因为我深切知道文字是最能帮助我们作深度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工具。 教练的角色是支持客户看得深、看得广、看得远的人,必须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如何拥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