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3> | 与我一起探寻“建立信任和亲密”的教练氛围

在本期微课中,柏云教练为我们讲解了ICF第三项核心能力“建立信任和亲密”及其对应的PCC评估指标。在分享这些专业知识的同时,柏云教练还为我们分享了很多她自己的教练经历及个人感悟,可谓收获颇丰。 接下来,我将在微课和《专业级教练认证手册》的基础上,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思考及学习感悟: 信任 & 亲密 “建立信任和亲密”对应的是“CDCA理论”中的“C-联系”,在这一部分教练需与被教练者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和亲密度,从而为之后的教练对话打好基础。 可是如何与被教练者“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呢?还有和被教练者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又该如何衡量呢?这个度该怎么把握? 正因为心中存有一系列的疑问,所以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太好,也在努力尝试寻找各种方法,但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直到学完PCC评估指标第三讲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的方向错了。 在探寻如何与被教练者“建立信任和亲密”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白何为“信任和亲密”? 【信 任】 信任是相信对方是诚实、可信赖、正直的。(来源于百度词条) 【亲 密】 亲近是指感情、关系等亲近密切。(来源于百度词条) 以上两个释义的核心词是“相信对方”、“亲近密切”,额。。。还是不太理解,感觉就像在学习做菜,师傅告诉你这道菜需要“加盐少许”,瞬间一脸懵,师傅“少许”是多少啊?陷入一个死循环中。。。 好吧,我们换一个思路,对于这类有些抽象的概念,我们先不要急着找方法,先体会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师傅说的是一种感觉,我们需要在特定情境下去感受它的存在,而非一味寻找方法。 “信任”和“亲密”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信任”是通往“亲密”的桥梁,而“亲密”又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整个教练对话之中,“信任”拉着“亲密”一起为被教练者创造一个安全、平和、全然放松的自我成长空间。 如何在教练过程中营造“信任和亲密”的教练氛围? 在理解了“信任和亲密”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之后,我开始思考,感觉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除了感受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努力去营造这个氛围呢? 对此,ICF11项核心能力“建立信任和亲密”对应的PCC评估指标为我们提出了三条切实可行的行动和思考方式: 针对这三条PCC评估指标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展开描述了,我想重点和大家分享几点: (1)在教练过程中,要学会“认可”被教练者,一是可以让被教练者感受到你对ta的关心和支持,二是以此让被教练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成长,从而为被教练者赋能。这一点有时容易被忽视,所以教练要特别留意。 (2)“尊重”被教练者,不光表现在语言上,还存在于教练的举止和表情中,所以教练要时刻保持对自身的觉察。你是否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方,ta是可以感觉到的,没有“尊重”谈何“信任和亲密”。 (3)教练对客户的“支持行为”同样不能停留在言语上,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教练过程中我们可以改为“有时无声胜有声”,教练要给被教练者留出思考的时间,耐心倾听ta的想法,鼓励并允许ta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全身心的关注对方,倾听ta的想法,感受ta的状态、情绪和能量,“共情”让被教练者觉得ta不是一个人,教练与ta同在。 (5)在教练过程中,教练要有勇气向被教练者坦诚自己的感觉、困惑、情绪,不要让这些成为教练自己的干扰,从而从心里推开了被教练者,教练要以反馈的形式告知被教练者自己的感受,只有教练坦诚,被教练者才会更有勇气打开自己、面对自己。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教练过程中教练要想营造“信任和亲密”的教练氛围,那不光要看自己和对方是否保持“信任和亲密”的关系,还应该要觉察自己和“内在的自己”是否保有“信任和亲密”的状态,从而更好的支持被教练者,与ta一同在一个安全、平和、全然放松的空间内,放下恐惧,探寻未知。 【编后语】 经过三期微课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像在拼乐高积木,目前马上就要把底座拼好了,还差一页有关“教练状态”的说明书。 在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好多各式各样的乐高积木,并不停地在手里把玩,随意组装,但总感觉不得要领,而“PCC评估标准微课”仿佛是一本专业的拼装说明书,让我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探寻属于自己的教练风格。 7月3日,第四讲“教练状态”,期待我的女神“黄健教练”的分享~~ 【全文注解】 1、什么是PCC评估标准(英文:PCC Maker)? —— 2011年ICF(国际教练联盟)邀请了一批资深教练和专业评估员一起讨论,如何将PCC评估指标变得更加公平和一致,他们在听了近100个小时的教练录音后,找出了PCC教练水平的共同要素,最终用了三年的时间,在2014年发表了47个PCC评估指标。 这47个PCC评估指标是以ICF11项核心能力为基础,给第2项-第11项核心能力界定了3-8个可以观察到、可以度量到、还有一致的具体行为要求。 2、拓思为什么要开设PCC评估标准微课? —— 2018年8月1日,ACC考牌做了一些改革,ACC考牌录音的评估标准不再以ICF11项核心能力作为标准,而是用从ICF11项核心能力发展出来的47个PCC评估指标作为标准。所以拓思希望通过PCC评估标准微课帮助学员顺利考牌,成为一名优秀的ICF认证的ACC教练。 补充阅读: 1、往期回顾: 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1> | 作为教练,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做? 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2> | 5分钟带你了解“如何建立教练协议?” 2、ICF各认证等级的核心能力水平要求: 【教练专题】| ICF各认证等级的核心能力水平要求(一) 【教练专题】| ICF各认证等级的核心能力水平要求(二) 【教练专题】|…

MCC早读 | 你说“自杀是解决一切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我想抱抱你

每周一早七点,我们在这里等你 我遇到了一个想要自杀的年轻人 我遇到了一个想要自杀的年轻人 我遇到了一个想要自杀的年轻人 2013年,在“对话生命”的公益课堂上,有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对我说:“自杀是解决一切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当时的我刚刚开始做生命教育,听完他的话以后,我一时六神无主。这样的认知于我而言,是全新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怎么帮助他做区分,我当时只是听到以及谢谢他的分享,并没有给予即时的回应。虽然我继续讲课,但是意识到自己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这个观念有点不妥,但并不清楚不妥在哪。晚上回到家,我耿耿于怀地思考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 我再问他关于这个问题,他还是振振有词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我通过教练式的对话,了解到他是独生子,还没有结婚,父母身体不太好,而且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那时候他自己在外企工作,工作压力也很大,于是在多重负担之下,他想到逃避的最好方式就是“自杀”。当他看到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开始思考如何用更成熟的方法去面对一切困难。 后来我和自己对话,寻找自己不舒服的点在哪。我发现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是觉得想自杀的人是自私的,我不认同他的说法。后来我讲完课后,安静下去,想到自己也曾经有过两次想自杀的经历,当时真的并非是蓄意逃避责任、不够坚强,或是自私地把悲伤留给活着的人,而是因为他们无力承载内心的痛苦。自杀者往往沉浸在强烈的无助和绝望情绪之中,这种情绪超过了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他们也想不到其他方法来缓解这些情绪,所以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 选择自杀,是因为“我的世界”太过悲伤 心理公众号KnowYourself的一篇有关自杀主题的文章中分享,这种情绪叫自杀情绪(suicidal feelings),即感到想要自杀的心情,是指原本就异常低落、痛苦、迷茫的情绪变得深刻而强烈,以至于结束自身生命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处于自杀情绪中的人常见的感受、念头和体验: * 感到活着没有意义; * 感到无法承受的、仿佛没有尽头的痛苦; * 感到自己对他人来说不被需要、没用、没有价值; * 感到深刻的孤独和被抛弃感,感到自己与周遭世界是隔离的; * 感到无助和迷茫,似乎除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其他选择; * 感到如果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其他人都会过得更好; * 憎恨自己,怪责自己; * 身体感到麻木,感到自己被抽离;         …… 曾经,我和“自杀”擦肩而过 我曾经也相信过自杀是解决问题非常爽快的方法,一了百了。在2006年,做一场培训的时候,当时我感觉自己很厉害,说的都很对,但上课时跟一个同样好胜的学生起了很大的冲突,这位有影响力的学生带走一半学生离开课堂。我认为是学生自以为是的问题,后来我的师傅帮我“照镜子”,然后发现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的自以为是,是我带着“强势好胜”出来培训的效果,而不是学生的问题。当我向外看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然后又发现其实是自己问题的时候,这让我非常痛苦、羞愧和内疚。因为我的表现,还影响到了这座城市的整个团队。当天晚上我哭的很厉害,通宵未眠。第二天早上,住在我楼下的同事兼战友打电话来问我状态如何,我说:“我想自杀。”他放下电话,立刻冲上来按门铃。我打开门, 他说:“你还在啊?” 我说:“在” 他问:“你不是想自杀吗?” 我说:“没有,我只是说说而已。” 然后他笑了笑,放心地离开了。当时我就意识到,正常的人也会有自杀念头,这并不是抑郁患者的专利,能想到自杀的人也可以是正常人。   当我们感到压力时,在情绪里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是一味的焦虑、失望、愤怒、不可以原谅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时,好像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杀,这是很正常的念头。但是这个念头怎样去转念?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要有“选择”的能力,有没有认知到你冲动的意识?有没有想到如果你去世,对得起你的父母吗?对得起你的同事吗?对得起你自己和你的公司吗?还有抗干扰的意志力,你有没有正视这些干扰?   这次我没有自杀,所以我活下来了。我的老板要求我向所有学生道歉,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也知道,这是我的问题,所以我把这件事情当做是一个客户投诉事件去处理,我向所有的学生道歉,然后和学生一起反思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有所成长,最终成为了一段很好很难忘的经历。   生命金句卡 通过这次的事情,让我意识到,当我们有自杀的念头时,需要快速让自己转念,我们要有意识争取身边人的关注、支持和爱,然后跳出这个念头去勇敢面对问题。另一方面,当事人身边有没有支持他、相信他的人?当事人有没有提高自我意识?这两种元素的互动是缺一不可的。这里的“自我意识”很重要,为什么我们强调自我成长,因为我们偶尔会无知无觉的掉进情绪的坑里面。我们不仅要自己修炼好,对他人的敏感度也要提高,做到先人后事。你有没有这种敏感度?特别是现代社会大家忙于工作,多数情况是只处理事情而不去处理人,其实心情好了事情就会变好。先把人的情绪调整好了,很多事情也就容易面对了。   我另一次出现自杀念头是在2010年,创业阶段的我正在非常努力地寻找盈利模式和经营生存方式,一方面这些都还没有想通,另一方面突然有一位骨干员工要离职,而她是我重要的左右手。当天晚上回到家,我喝了杯红酒,一个人站在没有栏杆的露台上,思考创业以来的辛酸和烦恼,到底下一步该怎么走?我自己也想不通。我很难面对自己的失败,想着如果跳下去就可以结束这一切,一了百了吧。突然又一个念头告诉自己:“我就是喝酒喝得多了!”念头过了,我告诉自己要勇敢地面对这一切,然后回到床上睡觉了。 最黑暗的谷底中,总是蕴藏者生命之花 这两段经历告诉我,我在自杀的情绪中,情绪背后的固定思维是:憎恨自己,怪责自己,难于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因为两件事情都对我十分重要的事情,作为普通人的我有这种念头是正常的,想要自杀的人的确处于绝望情绪之中,但未必患有精神疾病;美国疾控预防中心数据显示,54%因自杀去世的人,生前未患有任何已知的精神疾病。另一方面,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未必会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倾向的确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但不是每个抑郁症患者都会想要自杀。 生命金句卡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这只是人生低谷里的一种,不要觉得自己有这种念头是不正常、不能接受的。当有这个念头出现时,也是提升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谁没有遇到过痛苦,甚至痛苦到极端呢?谁没有想过用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呢?但是我们要让自己意识到,然后自己调整过来,自己勇敢地叫“救命”,身边人才会知道如何出手帮助你,只有自己救自己才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请选择坚强 2017年,我回香港大学上一个关于生命教育课程,参加者是社工、医生、医院及社区的辅导员,死亡是属于悲伤治疗(Grief Theray),…

MCC早读 | 前馈,打开通往未来之窗

反馈是教练过程中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部分,它是照出目标与现实差距的镜子,通过这个镜子,帮助被教练者找到个人、团队以至组织可以改善的地方。在教练中,还有另一种方法,叫做前馈。前馈关注于“未来”,与反馈互为补充和促进,帮助被教练者更加积极地采取行动。在本篇中,我将会以反馈为对照,探讨前馈在教练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大家把两种方法融合到教练实践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 1 – 反馈,是“勇敢者的游戏” 在组织上,反馈可分三个维度: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平级对平级。收集三方的反馈可以让一个人360度看清楚自己,给自己找到改进的空间,在企业里面,这种反馈方式叫做360度反馈。   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在公司内部积极推动反馈,在员工及领导者的表现、流程管理等方面,十分重视持续性改进,所以把反馈作为寻找改进机会的一个重要契机,鼓励员工之间做频密的反馈(Frequent Feedback, 简称FF)。米其林不只是在年度绩效考核中才给予或接收反馈,而是通过持续的反馈让领导者和员工随时随地看到改善的空间,积极、主动发出声音。我十分欣赏米其林轮胎公司对反馈的认可。   我从2015年开始,为米其林中国做一对一的高管教练,十分喜欢米其林的外籍高管对员工个人成长的高度关注,见过两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他们都有在海外被教练的体验,十分认同教练技术对领导力的发展的有效性。在一对一高管教练服务过程中有三次重要会议,需要被教练者、被教练者上司、中国区人才发展总监、教练一起参加。这样的四方会谈是在高管教练服务开始前、中、后进行,目的是四方有机会坐在一起坦诚地沟通,让被教练者收集三方的反馈,觉察自己可以进步的空间及已经进步的地方。 在米其林以人为本、坦诚直面自己的企业文化下,这样的会议十分高效,被教练者的上司非常重视每次的四方会谈,以真诚的态度给予被教练者反馈,如公开被教练者在工作上没有把人才留住、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做出冲动的人事决策等。被教练者听到的是从心而发的反馈,可以从中学习及进步。我十分喜欢这样的配合,这让被教练者立体地看清楚自己,更有动力去改进。被教练者也十分开放地接受,每次四方会谈后,被教练者会被真实、真诚的反馈赋能,强化改变自己的动力,付诸行动。   但是,要做到这样全面、有效的反馈,企业的文化要开放,给予反馈者与收到反馈者需要开放、坦诚、真实,否则收到的报告只是好看的文档,分数都是“好”、“不错”。我曾要求企业为高管做360度反馈问卷,结果被拒绝了,因为组织及人才发展部负责人说公司文化还未达到那么开放,怕这位高管接受不了真实的声音,所以我的建议只能放下。   同样地,在个人教练过程中,也需要教练和被教练者做到坦诚和真实。我称反馈为“有勇气的对话”,因为教练要有勇气,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公开,包括一些对对方行为的负面看法。被教练者也需要勇气,勇敢面对自己的盲点、不足、被他人看见的缺点或优点。反馈通过建设性的对话,让双方都有所成长,坦诚沟通改进的地方,积极采取行动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提升个人、团队及组织的绩效,能做到这样的效果不容易。 米其林给到吴导、拓思的嘉许信 – 2 – 反馈是万能的吗? 反馈虽然是帮助被教练者发现盲点的有力方式之一,但绝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组织和个人教练过程中,尤其是对于经验尚浅的教练,反馈的弊端经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多地关注过去的失败经验,引发被教练者的负面情绪,如抗拒、厌恶、不耐烦等。当负面情绪产生时,会成为有效教练的障碍。   2、误把评判当做反馈,掺杂个人主观情绪,对被教练者“下定论”。这一方面会引发被教练者的反抗情绪,另一方面封闭了多维度探索的可能性。   3、由于在给予反馈时,没有得到对方允许,或者对于一些习惯于接收赞美的成功人士,反馈很有可能引起心理不适感,把建设性对话变成破坏性对话,破坏共创关系。 – 3 – 前馈,弥补反馈短板,拓展思维疆域 前馈(feedforward)由全球领导者教练先驱Marshall Goldsmith提出,是一种带领被教练者思考如何在未来采取积极行动的教练方式,通常会问到的问题,例如: 你可以怎样做,让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时,你可以做些什么令结果不一样? 你认为未来怎样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在下一次你的情绪按钮被触碰时,你可以怎样做,让自己和这次不一样?   以上的前馈式问题是集中在“行为”、“未来”、“更好”上,推动客户往前面看,这可以用在我原创的CDCA的教练步骤的A(Action,行动)上。在CDC三个步骤做完之后,客户对自己的教练主题有了深度觉察,看到了干扰、盲点及可能性,前馈可以用在行动的部分,推动客户做出更好的选择及行动。   在Marshall Goldsmith的一篇文章中[1],讲述了一个前馈式问题给一位女士带来的思考及人生改变。在学习了前馈的方法之后,这位女士问了八十岁的妈妈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女儿?”妈妈说:“我每天都要走很长的路去邮箱收信,如果你能多给我写写信,那就好了。我不想每次都看到空空的邮箱。”   于是从那以后,这位女士定期给母亲写信,写她的生活,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除了写信,她还寄各种有趣的东西,比如植物的种子、杂志、茶包、钱、书,任何她能想到的让母亲开心的东西。她还想到母亲一定想知道她的日常生活,于是她还会寄给母亲公交车票、电影票、待办事项清单、超市买东西的小票。   后来,母亲患癌症去世,这位女士在谈到母亲的去世时,说:“我很想念她,但是我又觉得很安慰,因为在她离开世界的最后一年里面,我每天都在用我的方式告诉她‘我爱你’,我没有遗憾。”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前馈式问题所能引发的思考和与之而来的积极改变。 – 4 – 前馈练习的有趣体验 吴导和拓思研发总监Nick参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IOC教练会议,与Marshall…

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2> | 5分钟带你了解“如何建立教练协议?”

【全文注解】 1、什么是PCC评估标准(英文:PCC Maker)? —— 2011年ICF(国际教练联盟)邀请了一批资深教练和专业评估员一起讨论,如何将PCC评估指标变得更加公平和一致,他们在听了近100个小时的教练录音后,找出了PCC教练水平的共同要素,最终用了三年的时间,在2014年发表了47个PCC评估指标。 这47个PCC评估指标是以ICF11项核心能力为基础,给第2项-第11项核心能力界定了3-8个可以观察到、可以度量到、还有一致的具体行为要求。 2、拓思为什么要开设PCC评估标准微课? —— 2018年8月1日,ACC考牌做了一些改革,ACC考牌录音的评估标准不再以ICF11项核心能力作为标准,而是用从ICF11项核心能力发展出来的47个PCC评估指标作为标准。所以拓思希望通过PCC评估标准微课帮助学员顺利考牌,成为一名优秀的ICF认证的ACC教练。 5分钟带你了解    如何建立教练协议?  【第二讲  建立教练协议】 分享嘉宾: 在本期微课中,姚莹教练为我们讲解了ICF第二项核心能力“建立教练协议”及其对应的PCC评估指标。 在收听本期微课前,我对于“建立教练协议”有一定了解,因为它对应的是我们在PCP课程中所学习的CDCA理论中“C-联系”的部分,在这一部分教练需要和被教练者建立良好的联系,清晰此次教练的意图和目标,明确教练主题。 但当时我还并不清楚原来这就是在和被教练者建立教练协议,直到后来学习了ICF11项核心能力后我才将两者联系起来,不过这一联系反倒让我对“教练协议”的理解更加困惑了。 所以带着自己的困惑,我走进了第二期微课“建立教练协议”的课堂,在本期微课中我主要有两大收获,一是了解了何为“建立教练协议”,以及“如何建立教练协议”;二是意识到了“建立教练协议”的重要性和意义,因为只有观念转变了,才会有切实可行的行动。 下面我将自己的收获和本期微课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与大家一同交流: 什么是“建立教练协议”? 【ICF的定义】 教练能够了解特定教练互动所需要的是什么,可以和潜在客户、新客户就教练过程和教练关系达成一致: 1、理解并有效地与客户讨论教练关系的指导方针和一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例如,后勤、费用、日程安排、及其他的使用内容等); 2、关于在教练关系中恰当与不恰当的行为,提供与不提供的服务,以及客户和教练各自的职责达成协议; 3、决定教练客户的方法,是否可以有效配合潜在客户的需求。 ICF的定义中包含两层含义: 1、第一层含义—— 类似我们平时工作中常签署的各类协议。在教练协议中,需包含教练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被教练者的需求、期待、目标;教练和被教练者的责任;保密协议;教练费用;教练形式(面谈或视频通话);以及如何安排时间、地点和相关的行政安排(如果教练和被教练者在两地,交通费的承担等等都应该列入教练协议中)。 教练和被教练者经过初步的沟通后,签署书面的教练协议,确定教练关系,并以此增加被教练者的承诺意愿。 2、第二层含义—— 在教练过程中,教练是否帮助被教练者发现并确认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并在教练对话中始终围绕被教练者的目标开展教练。 在第二层含义中还包含了两个方面,教练需要明白被教练者希望探索的内容,被教练者需要了解自己在教练后希望在哪个方面有所收获,以及如何衡量这个教练的有效性。 为什么要“建立教练协议”? 原本我认为“建立教练协议”是开启教练对话的一个步骤、一个引子,这个步骤进行完了就可以直接进入“正式的教练对话”,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错误信念,所以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还没有弄清楚真正的教练主题和教练目标时,就急匆匆的开始教练对话,这容易让教练对话缺乏方向性,有时容易迷失在谈话中; 二是虽然在教练对话开始时询问了被教练者本次教练的主题和目标,但却只是询问,没有再三和被教练者确认、核实,这容易造成在教练过程中教练和被教练者仿佛在两条路上行走,只是偶有交集而已。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教练的效果自然不太理想,即使有时也可能帮到客户,但多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而这也会对被教练者的行动和改变的意愿产生影响。 经过本期微课的学习后,我意识到了“建立教练协议”的重要性和意义,“建立教练协议”不是教练对话开始前的一个步骤或环节,而是教练对话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这一部分教练不能蜻蜓点水般的走过,而是应该耐住性子一步步慢慢地探寻,这一部分是整个教练对话的地基,地基打不好,房子也不会太牢靠,有一点震动都有可能瞬间崩塌。 如何“建立教练协议”? ICF11项核心能力告诉我们“成为专业教练需要做什么”,而47个PCC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行为标识,即“如何做才能成为专业教练”。 对于ICF第二项核心能力“建立教练协议”,对应有5项PCC评估指标,分别是: 1、教练帮助客户界定或再次确认,他/她想要通过这次教练达成什么目标。 2、教练帮助客户界定或再次确认,他/她想通过这次教练达成的目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3、教练探索客户想在这次教练中达成的目标,其对客户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4、教练帮助客户界定为了实现客户想要在这次达成的教练目标,他/她认为需要认清及解决什么。 5、教练以客户想要达成的结果为导向,展开教练对话,除非客户提出需求有所改变。 教练要做到以上几点关键是要放下评判、保持好奇心、积极聆听、持续探讨,直到你确信你和被教练者就本次教练的目标、目标的衡量标准、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实现目标所需考量的问题达到了完全一致的理解。 用吴导的话说:“教练要倾听客户关注的点,不要执着于自己关注的点,在不违反ICF职业操守的底线下,要学会放下,跟随客户,给客户不同维度的启发。” 在结合微课和专业教练认证手册的学习,我觉得每个指标大致包含如下步骤: 询问被教练者本次教练的目标/目标的衡量标准/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实现目标所需考量的问题; 积极聆听被教练者的表述,从表述中挖掘客户的本质需求; 利用被教练者自己的语言去提问,求证并确认教练所听到的内容; 当教练确信已和被教练者就以上问题达成一致理解后再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探讨。 【编后语】 在学习PCC评估标准微课前,我有一个顾虑,虽然我知道“PCC评估指标”是考牌录音的评估标准,也是成为一名专业教练必须掌握的能力,但是这47个PCC评估指标会不会反倒成为禁锢教练灵活性的枷锁。…

PCC评估标准微课手记<1> | 作为教练,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做?

前不久刚结束PCP15期M8的课程,课上我们每人拿到一本二阶段《学员手册》,手册中详细记录了我们二阶段的课程及作业安排,说实话刚拿到《学员手册》时还没有太多感觉,因为课上没来得及详细阅读,但等课后仔细研究后顿感压力重重啊。。。身边也有很多小伙伴表示对于二阶段的学习有些“焦虑”。 在这种焦虑状态下,我们迎来了“第三期PCC评估标准微课”,课前我只知道这个微课与考牌相关,也是作为专业教练必须掌握的知识,但对课程内容以及“PCC评估指标”还不是很了解,这个系列微课一共11节,每周一节,由吴导带领拓思11位优秀的ACC教练进行课程讲解,虽然干货满满,但看到密集的课程安排不免又是一阵焦虑袭来。 6月12日晚21:00,我带着好奇心和内心的焦虑感进入“第三期PCC评估标准微课-第一课前言&符合道德标准和准则”的学习, 课前我们已经提前收听了课程录音,课中吴导就微课的目的和意义又做了进一步说明,欧阳慧教练也就PCC评估标准第一项“符合道德标准和准则”做了详细讲解和答疑,我相信课后每位同学都有各自的收获,但我想说这节课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吴导在开学典礼演讲结束前,突然抬高音量说:“记得!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可以慢、不要停就好,千万不要焦虑,了解清楚以后,你们会更清楚在第二阶段应该怎么去锻炼,你的学习教练会和你一块儿学习,我们一块儿成长,所以放心、放心、放心!”(PS:听到吴导这么说,我的内心先是一惊,后又捂嘴偷笑,吴导是听到了我们的心声嘛~) 吃下这颗“定心丸”后,我们继续上路,看看我还收获了什么? 全文注解: 1、什么是PCC评估标准(英文:PCC Maker)? —— 2011年ICF(国际教练联盟)邀请了一批资深教练和专业评估员一起讨论,如何将PCC评估指标变得更加公平和一致,他们在听了近100个小时的教练录音后,找出了PCC教练水平的共同要素,最终用了三年的时间,在2014年发表了47个PCC评估指标。 这47个PCC评估指标是以ICF11项核心能力为基础,给第2项-第11项核心能力界定了3-8个可以观察到、可以度量到、还有一致的具体行为要求。 2、拓思为什么要开设PCC评估标准微课? —— 2018年8月1日,ACC考牌做了一些改革,ACC考牌录音的评估标准不再以ICF11项核心能力作为标准,而是用从ICF11项核心能力发展出来的47个PCC评估指标作为标准。所以拓思希望通过PCC评估标准微课帮助学员顺利考牌,成为一名优秀的ICF认证的ACC教练。 作为教练, 遇到下列情况我该怎么办?  【第一讲  符合道德标准和准则】 分享嘉宾: 在本期微课中,欧阳慧教练为我们讲解了ICF第一项核心能力“符合专业操守和专业标准要求”及其对应的PCC评估标准要求,通过欧阳慧教练的讲解也让我意识到ICF道德标准和准则不是教练的紧箍咒,而是教练的保护伞,遵守ICF道德标准和准则可以更好的维持教练与客户之间的伙伴关系,最大化的支持到客户。 接下来,我与大家分享三个课上讲解的案例,这些案例几乎涵盖了课前我们班级群内提出的与本期课程相关的所有问题。 在看案例时大家不妨先思考一下:作为教练,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做呢? 01 你的被教练者请你给亲人做教练(老婆给老公、母亲给孩子、女儿给父母等),你是否可以接?如果接的话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以下回答整理自欧阳慧教练的课堂分享】(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内容)     1、教练要了解客户要让亲人接受教练的出发点是什么?教练要去了解是客户不改想让亲人改,还是想要和亲人一起成长,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教练也可以在了解客户动机后,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如实的反馈给客户。 2、教练也要和客户的亲人进行化学会议,了解客户的这个亲人想要被教练的意愿和动机是什么? 3、教练也要清楚自己的一个状态,是否可以做到中立和保密,是否有干扰从而对教练效果产生影响。 所以要综合了上面这些情况才决定是否要去接这个教练,如果要去接的话也要随时留意是否会有干扰出现。 从本案例衍生,当教练和被教练者之间可能产生“利益冲突”时,教练应该如何处理? ICF职业操守第13条:“教练要努力留意任何利益冲突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当冲突出现时,应该要坦诚公开这种冲突并主动避让。”  P = P – I  我们和客户建立的是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要达到客户利益最大化,实现教练目标也就是“P-表现”,但如果在教练过程当中因为个人利益有了干扰,也就是“I”,就会影响到教练的目标。如果出现了利益冲突,教练就要主动避让或终止合约。 02 客户在教练前的问卷中明确提出不希望以纯教练的方式进行,希望教练给出一些信息分享和建议,教练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教练合约?如果接受又该如何做呢? 【以下回答整理自欧阳慧教练的课堂分享】(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内容)     在支持客户达成目标的时候,有时整合教练和顾问的角色可能会更好,所以我们也要看“SOS”。  “S-自己”—— 首先教练要看自己给出建议的出发点,看给建议是为了更好的支持客户,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小我?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因给予有价值的建议而被尊重。  “O-客户”—— 客户如果有下面几种情况,实际是可以在教练的过程中整合顾问的方式的,比如说客户是大学生、客户进入一个新领域或换了一个新岗位、还有就是客户可能刚刚晋升到管理岗位。 当然,在给予了建议后,也要补上一些问题,如你对我刚才的建议有什么看法?什么时候会用?我刚才给你说的这个,你以前没有觉察到的,给你什么启发?这个信息或视角对你有什么用呢?通过这些问题再次回到教练,让客户自己去思考是否采用这些建议。(可以参考吴导的一篇文章“谁说做企业教练就不能当顾问?”) 总的来说,教练和顾问角色的运用,是要看客户的意愿、所处的情景,还有教练自己在客户困惑领域的专业度,如果教练本身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可以问客户身边有哪些相关领域的人能够帮到他/她。 所以在整个教练的长期协议中,教练要对客户的需求和状况十分敏感,用“SOS”去思考,关注客户、关注自己、关注情景,再考虑如何做可以最大化的帮助到客户,让客户利益最大化,是纯粹用教练的方式还是用教练和顾问的融合去更好的支持客户。 (注:在提交ACC考牌录音时,不要有顾问的方式)  …

80岁最帅大爷与56岁“最勤奋小乌龟”告诉你,人生有百万种可能!

The birth of life is a pleasant surprise. 生命是惊喜. 80岁的他 他身材修长匀称完美。 他在2006年进入古稀。 他演了三十年话剧十年哑剧正用活雕塑展示着他的身体。 他享受北京某健身中心金卡会员待遇能在任何连锁店免费健身。 他每天健身2小时以上每周一次速滑。 他的身体速度耐力姿态都让年轻人折服。 他骄傲。他和家人是遗体捐献者。 他说他的身体活着为艺用人体,死后为医用人体,一点没糟蹋。 他说虽然没多少人看他的表演,但他仍然渴望并热爱向人们展示他的魅力。 他说炫耀是来自于他的自信。 他说他最难忘的角色是《天地英雄》里的“老不死的”。                                                 ——新华网评 他就是中国最炫东北人王德顺!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最帅大爷王德顺个人短片 最帅大爷 王德顺,话剧演员,电影演员,人体艺术大师。1985年,开始研究形体哑剧。1987年,王德顺将中国的哑剧带上世界哑剧舞台。1993年,他创造“活雕塑”。王德顺参演过《天地英雄》《闯关东》《飞越老人院》《判若云泥》(入围萨兰托电影节)和《重返20岁》。 56岁的她 她个子小小却能量满满。 她56岁,已近耳顺之年。 她做了二十多年教练,一直践行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 她的学生遍布五湖四海。 她经常健身,练习空中瑜伽、画画。 她能够做50多俯卧撑,身体耐力姿态让军人都折服。 她是麻辣师太,让人从”痛”开始体验,直指内心深处盲点,挖掘潜能。 她是爱的天使,身体力行的引入生命教育,让来去间的生命更精彩。…

个人品牌TED演讲实录 | 从”灭绝师太”到”少女”的进化论

W 个人品牌 他人体验 你们好,我是吴咏怡。谢谢为伊女性邀请我来参加第一届个人品牌大会。就个人品牌的打造我结合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为大家讲述个人品牌的塑造过程。以下演讲实录,共勉。 什么是个人品牌? 这是在拓思的专业教练计划( PCP)第二阶段会探讨的问题,每一位专业教练都要考虑自己的个人品牌,吸引自己想服务的客户,我喜欢研发部总监Nicholas引用的个人品牌的定义: What people say about you when you are not in the room. —Karley Cunningham (Big Bold Brand) 当你不在场时,别人会怎样说你呢? THINK DEEPLY 个 个人品牌这四个字,其中“个人”这两个字好像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事情,一件十分本我、我行我素的事情,不需要关注别人如何说。其实不是,这样的叫“个性”,不少品牌是从个性延伸出来,把个性演变为品牌,已经脱离了个性了,“品牌”的意义是越来越多人如何说“你”这个人的独特的个性,是与他人有关,是一种“影响力”,是他人的一份体验、一份选择。你的“个性”被他人看见、被他人感受到,被他人根据自身的体验去选择如何形容你这个人,而且说你的人越来越多,即是越来越多人认同这份体验。   品牌,人品的牌照。说你的负面也是个人品牌,是不良的个人品牌,你希望别人说好还是坏的,是你可以选择的,因为你不可改变别人如何说你,但是你可以选择给他人什么“体验”。 我很喜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Ronald Heifetz。他尊重每个人这个体,他说每个人是独立(independent)同时又互相依靠(interdependent)。对的,每个人都跟从自己的心去生活(follow my heart)不等同不关注他人的体验,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因此个人品牌也是讲个人的影响力。   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的你,建议第一步先回头去看这些年,别人怎样说你的。 这些年别人眼中的我 2017年的我:复旦大学领导心理学课程的教练式领导力培训的学员反馈 吴咏怡老师就像一位充满力量的战士,而且很似巴金崇尚的战士: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并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驱散黑暗,这是战士的任务。不躲避黑暗,却要面对黑暗,跟躲藏在阴影里的魑魅、魍魉搏斗。战士要消灭它们而取得光明。 战士是不知道妥协的,得不到光明便不会停止战斗。”   2018年7月的我:复旦大学领导心理学课程的教练式领导力培训的学员反馈 吴咏怡老师,MCC大师级教练,曾任国际教练联合会(ICF)中国北京分会主席。她的才能中有一个最耀眼的亮点,那就是面对纷繁芜杂世界中的诸多现象,能用极具穿透力的片言只语解释清楚,并且揭示出其中的本真。她仿佛是一位禅宗诗人,能够用寥寥数语道破玄机。 在她的课堂里,没有权威,没有光环,只有追问,只有平等,只有欣赏。她的发问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她处处践行着知心者、会意者、对话者、引领者和睿智者的角色。   2018年11月的我:一个企业女性领导力计划教练式领导力培训的学员反馈 您看我一眼,抵我自省十年 您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小少女,很尊敬您,也很喜欢你的天真 无论经历过什么,满脸天真和好奇心,心里没留下岁月的痕迹,更懂自己,更爱自己,更活出自己。 以上的都是我近日收到的反馈。我收到后,偷偷告诉自己:你成长了,你修炼得还可以,继续加油。 FEEDBACK 人 34岁或之前,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不听别人声音的人。在青春期时,我写了不少日记,都是怨气,埋怨他人为什么这样说我,我不服气,我不接受。所以和他人关系不好,只有几个闺蜜,好听是我选择朋友要求高,不好听的是我不懂处理人际关系,现在回看是我很小的时候就自负、自以为是、封闭、不成熟,听不进去别人的声音。…

倾听我的故事 | 吴咏怡 VS 《天府商学院》

她,是亚洲企业教练先锋,全球最早获得ICF认证的华裔MCC大师级专业教练; 她,是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特聘讲师,复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DP 中心总裁项目部特聘讲师; 她,是拓思顾问与教练机构总裁、首席导师。 吴咏怡 四川广播电台106.1《天府商学院》 本次很荣幸受邀录制四川广播电台106.1频道,《天府商学院》之中秋特别节目的采访。感谢主持人桑健栋先生的采访,吴导也分享了许多自己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独家秘料,是不是很期待~ 点击回听: 《天府商学院》 四川新闻频率106.1旗下栏目。作为四川新闻频率倾力打造的全川唯一综合类政商界精英领袖、知名企业主对话访谈节目,开创节目近两年来四川知名主持人桑健栋分别对话:澳大利亚26届总理陆克文、四川首富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财经作家吴晓波等近200名社会知名人士。 节目访谈节选 【教练之路】 吴咏怡:刚开始接触教练是在1995年,教练技术这个名词在领导力及人才发展的领域是全新的,我不断地与人解释教练是什么?后来第一次创业失败,我也有机会回企业去做培训,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觉得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教练体系。 现在的我既是导师,也是管理者。创办拓思从08年到今年,刚好10年时间;我们现在有深圳、上海、北京、刚刚来成都,有原创的教练理论及体系,专注培养ICF认可的全球认证教练丶支持一些以人为本的企业,建立内部教练的培养体系及教练文化的发展,並多年坚持赞助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的非牟利组织Institute of Coaching 的学术研究,今年更把多年心中的家庭教练的LOVE教练模型公布出来,一切都是刚刚好。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名词及认可它在人才发展,以组织变革丶文化及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延伸至家庭丶大学生的领域,23年的努力及坚持是沒有白费。 …… “主持人VS吴导” 激烈的火花碰撞还会产出怎样的奇妙化学反应?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者下载蜻蜓FM(搜索四川新闻频率FM106.1),回听完整版节目内容! 【拓思成都地区精彩活动、课程预告】 【第20期生命盲点】成都站|敢于正视生命的盲点,开启通往幸福的旅程(免费报名) 【第105期精品课堂:成都站】|当IT人士遇上教练技术(免费报名) 【课程预告】| 11月9日-11日成都M3“情绪智慧”—与情绪共舞 第六期读书会10月10日即将开班,少量名额速度抢! 2019年成都仅有一期:PCP十七期,国内首个ICF认证(中文版本)大师级教练课程  成都的小伙伴们,你还在等什么!快来现场了解体验教练的魅力,更有机会与吴导面对面交流! — END — 公众号ID 吴咏怡企业教练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咏怡企业教练

【教练文化植入企业】| 八大步骤助力教练文化深耕

  近期小编出了三期【教练文化植入企业】的系列专题,本期为这一专题的最后一期,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有关这一专题的其他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小编将根据您的提问向吴导约稿哦~ 【往期专题回顾】 【教练文化植入企业】| 大环境催生教练文化土壤 【教练文化植入企业】| 企业改变,从教练式对话开始 【教练文化植入企业】| 六大元素保证企业文化深根 如您想了解“拓思企业培训及专业教练服务”请您点击原文了解详情~ 八大步骤助力教练文化深耕     根据我二十多年经验,教练文化深耕落地方能真正助力企业文化深根开花。教练文化在企业中可以按以下八个步骤逐层递进(Corporate Coaching Culture ImplementationCCCI): 01 共识      利用外部教练团的进入,与企业双方达成共识。这个共识不仅包括教练目标的共识,也包括对于企业在价值观、愿景以及企业文化层面的共识,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教练团为企业定制教练文化植入项目计划,最后生成结果。双方关注的不仅仅是业务指标,必须包括可行性的人才发展目标,把教练团成为“教练式企业文化进入企业”这个项目的销售管理人员。 02 整合         企业所提出的战略、战术、绩效评估、培训架构与教练所提供的教练式培训及高管教练服务要互相整合、配合。有效提高高潜质人才的成长及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去实现企业的发展。 03 传播         企业文化是无型的,但是对于有型的企业行为及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企业文化需要被传播及理解,教练技术引入企业时,必须先被传播、被广泛认同。把企业重视的人才培养的理念予以传播,让团队理解企业为什么要推行教练文化,其价值、目的、期待的效果,不会引起无谓的曲解,影响其落地及其持续延伸。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也是无形中将团队大目标与员工小目标交流、融合的一个过程,将企业文化逐步植入到员工的思想中去。 04 执行         在企业与教练团共识的目标下,展开适合每个企业的教练培训、高管一对一教练服务、中层的能力教练服务,配合企业的业务及团队状况、行业发展作规划,有效提升企业挑选的高潜力人才(High Potential Talents)改变的意愿、意识及有效、可见的行动。 05 调整           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教练所采用的方法、方向应随实际情况的改变而予以调整,以求达到更好效果,与企业定期、及时的沟通,了解学员的成长,企业高层,特别是一把手必须起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检视会议,提出改进建议,以行动代表对教练文化引入的承诺及重要性。 06 评估            …